第(3/3)頁 材料的研究就是不斷的做實驗,溫度不行就提升溫度,熔煉不均勻就找新方法,坐在那里分析數據能有什么用? 專家組的人也聽說了王浩的分析對于成果的促進作用,但聽說的和親眼見到的,感受完全是不一樣的。 他們不否認分析是有效果的,同時也覺得運氣成分很高。 以他們過去的研發經驗來說,一、兩次的數據分析,一、兩次的實驗,根本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曹東明倒是覺得王浩的分析有意義,而且里面用的方法有一定價值,但也沒有辦法否認其他人的觀點,因為他帶隊做了很多研究,團隊里的實驗數據分析人員,分析出來的結果,不能說完全沒幫助,但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這就是大部分材料研究的現狀。 如果能夠通過科學的分析,一步步的推進并研發出預想效果的材料,國內的高端材料領域,也不會長期被國外卡脖子了。 之前彭輝和專家們的理解也是一樣的,但他可是親身經歷了研究過程,卡了幾個月的問題,被王浩三言兩語解決了,之后做了個分析,就制造出了抗拉強度1560兆帕的合金。 現在說分析沒用? 那些復雜的分析,有用沒用不敢百分百肯定,但是聽王浩的肯定沒錯。 這就是彭輝的想法。 他很堅決的搖頭,甚至懟了勵繼平一句,“我還是覺得要等著王浩教授的分析結果,還要再做一次實驗。而且,我們只是上報了成果,也沒說要結算項目啊?” 這一句話懟的專家評審都無話可說。 材料科學不重視金屬實驗室的研發成果,才組建專家評審組過來看看,并不是讓他們來驗收成果的。 只不過其中有幾個人,想著把制造好的合金帶回去檢測,就不用再跑一趟,才建議說直接做成果結算。 專家評審組的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是覺得多做一次實驗是浪費時間,但沒辦法反駁彭輝說的話。 最后還是曹東明站了出來,“這樣吧,不是說今天或明天就能出結果?要不就再等一、兩天,反正也來了趟西京,這可是個歷史底蘊濃厚的城市啊,趁著機會可以到處轉轉。” 這句話頓時緩和了氣氛。 兩邊都有了臺階下,氣氛也就輕松了許多。 …… 等應付了專家評審組以后,彭輝也感覺很有壓力。 現在是他選擇相信王浩,認為有分析結果以后,一定能制造出強度更高的鈦合金。 幾個專家都不這么認為,但還是妥協決定多待兩天。 如果兩天后真能制造出強度更高的合金,自然就是大漲了面子,專家評審們也無話可說,甚至還會為此感到驚嘆。 否則,就丟了個大臉。 專家評審組的人,并不是以評審工作為職業的,他們都來自個高校、機構,也都有各自的工作,而且都是非常忙的,就像是曹東明手里有五個項目要做,回去就能忙得不可開交。 兩天,聽起來很短,但平白的耽誤兩天時間,確實會有些郁悶。 彭輝也理解幾個額專家評審的感受,但他還是必須堅持,因為他對王浩無比的信任。 或者說,金屬實驗室上下,都已經對王浩無比的信任。 彭輝給王浩打了電話問了一下,知道結果馬上就出來,索性就說道,“要不這樣,王浩教授,你能不能來這邊兒一趟?這次實驗不管有沒有提升,數據分析工作都已經結束。我自己的本事肯定不夠了,沒辦法再做什么,項目也就可以結算了。” “你來一趟也剛剛好,結算前的實驗,還有材料部的評審在,你是研究貢獻最大的,來一下也對……” “哇啦哇啦~~” 彭輝連續說了一大堆,就是希望王浩能來一趟,一個是項目結算前,‘貢獻最大’的人物,過來一趟也是理所當然。 二則就是他有壓力,也希望王浩過來,把分析結果直接說明,而不是以做報告的形式提交。 王浩聽罷考慮了一下,想著周末也沒什么事情,干脆道,“去一趟也行,但不能時間太長,最多到周一,周二的課不能耽誤。” 上課比參與實驗重要太多了。 彭輝頓時放了心,連忙說道,“我讓人給你去訂機票和酒店!” “明天啊,說定了!”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