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曹東明摸了摸嘴角,說道,“我剛才想了一下,數據分析的工作,還是專門的人去研究比較好。” “我來主要是了解實現過程。” 他說的還很認真的配合點頭,仿佛心里就是這么想的。 彭輝同意道,“是啊,我也是這么想的,所以我從來不插手那些復雜數據的問題。” 曹東明繼續表示同意,“就是這樣。我們帶隊做項目,最主要就是要把握大方向,讓團隊里每個人各司其職……” …… 另一邊。 王浩繼續著數據分析工作。 一周的三次課程帶來了31點的靈感值,讓靈感之重新突破了100點,然后他又有了一種全新的分析方法,針對的是一些之前沒有分析的數據。 有了想法以后,馬上就做記錄、做研究,爭取能夠盡早完成手頭上的工作。 他花費了一整天時間完成了新的代碼,然后就又去了計算機實驗室借用服務器做計算。 這一次的計算量比上一次少,但他還是申請了5000塊的經費,用來支付使用服務器的費用。 陳慶華對他的做法,心里能點上一百個贊,他覺得王浩做事情非常有原則,使用計算機實驗室的設備,去計算其他團隊的研究內容,正常來講確實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小老頭心里有很多贊嘆,口頭上還是要寒暄一番,表現出是迫于無奈才接受。 這種做法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虛偽’。 當然了,類似的事情也可以用禮節來形容,國人的文化傳統就是謙虛、有禮,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表現出來,就有一些不合禮數。 王浩倒是沒有想那么多,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一定要把錢給計算機實驗室,用他們的服務器做計算,也就是正大光明的用。 這會讓心里很舒服。 當把所有代碼錄入電腦中,正式開始計算以后,王浩也輕呼了一口氣,雖然計算結果還沒有出來,但完成了計算以后,再進行一下總結,就可以完成分析工作了。 這個研究總算是完成了,讓他感到期待的是,a級難度研究能額外增加一千個教學幣。 上一次的梅森素數算法研究,也帶來了一千個教學幣收獲。 【教學幣:5597。】 如果再能夠增加一千個教學幣,距離上萬個的目標,就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 “只剩下三分之一了萬里長-征已經走了這么多……” “但還是要繼續走啊!” …… 同一天材料科學部臨時組建的專家評審組,來到了西京交通大學的金屬實驗室。 這個專家評審組是由七名成員專家的,其中也包括先到的曹東明,其他也是各高校、機構的金屬合金領域專家。 他們本來沒有想這么早來,定的時間是下周末,結果曹東明先來了,他們也只能跟著過來。 專家評審組的每一個人,對于金屬實驗室的研究都是有興趣的,來了以后和曹東明一樣關心起了研究問題,梳理了整個研究過程以后,他們發現沒有什么問題,就打算帶著制造好的合金回去做檢測。 “這應該就是最終成果了吧?你們實驗室可以準備做結算了。” 有個領頭的專家說道。 他是勵繼平,六十一歲,有色金屬的頂級專家,首都大學教授,科學院院士,也是專家評審組的領隊。 專家評審組過來就是做審核,發現研究沒有什么問題,就可以帶著最終的成品回去做檢測,同時等待金屬實驗室做詳細的報告。 在經過一系列的審批、蓋章以后,項目就可以結算了。 后續收尾就和專家評審組無關了。 彭輝聽到勵繼平的話,反倒是猶豫了,“勵院士,我們還沒打算結算項目啊?” “為什么?”勵繼平滿是不理解的問道。 其他人也都看過來。 彭輝也是老資格的材料專家,但專家評審組幾個人,每一個單獨拿出來都不比他差,一群人一起看過來,他還是有點壓力的,但還是堅持說道,“王浩教授的分析工作還沒結束。他前天和我說,下一個報告會在今天或者明天出來。我還想著根據他的分析結果,再做一次實驗看看。” “一次分析應該沒關系吧?”勵繼平皺了皺眉頭,在他的理解里,材料研究的數據分析人員,是屬于新發展的一個崗位。 如果追溯到二十年、三十年前,材料研究團隊里,根本就沒有數據分析員的職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