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五十八章眾志成城-《揚鋒漢起》


    第(1/3)頁

    七月二十三日,魏主拓跋嗣狩獵盡興而歸,帶著十萬部眾回到了平城。

    七月二十五日,六萬魏國大軍前往汲郡汲縣,二萬兵馬西進河內野王城。拓跋嗣給汲縣的壽光侯叔孫建和野王城中的南平公長孫嵩下旨,讓他們相機行事,進攻晉國。

    兗州治所廩丘城,刺史毛修之得知魏兵大軍壓境的消息,與司馬齊恪商議對策。

    齊恪指著輿圖道:「魏軍在汲郡有數萬兵馬,往西南可攻成皋關、滎陽,成皋關險峻,滎陽太守王慧龍曾擊敗過魏軍,有他守滎陽一線,當可無憂。」

    手指沿著黃河東向,在延津渡口停住,齊恪不無憂慮地道:「延津一線兵馬單薄,愚倒以為魏軍很可能從延津一帶(今延津西北至滑縣一帶)南下。」

    毛修之點頭道:「滎陽不用去管,你立即趕往文石津、白馬津,守住白馬(關羽斬顏良之處)和燕縣(今河南新鄉延津縣東北),不能讓魏軍從延津過河南下。」

    劉裕戰敗朱齡石,毛修之派嚴綱率軍前去支援,兗州大舉募兵;劉裕圍睢陽,毛修之將新募的一萬六千兵馬派往己氏、單父、成武等處防守,兗州大部分兵力南下,剩下的可用兵力不過萬余人,還多是新募之兵。

    毛修之道:「齊將軍,兗州兵力有限,只能讓你帶去三千人。不過愚在數日前已經向主公急報增援,齊將軍只需要堅守月余,相信援軍定會到來。」xь.

    齊恪苦笑,汲縣的魏軍多達八萬之眾,延津段渡口多處(1),而文石、白馬兩處渡口的駐軍不過兩千余人,僅靠這點人馬還要分守多處,捉襟見肘。

    毛修之也知齊恪為難,嘆道:「魏軍沒有舟船,要想過河不易。子宏可就地征役,于渡口處多筑工事。萬一守不住保全自己為上,盡人事、聽天命吧,相信主公也不會怪罪。」

    八月八日,六萬大軍到達汲縣,壽光侯叔孫建派鎮遠將軍于栗磾率軍兩萬先行前往黎陽津設營,構建工事、搜羅船只準備過河。

    黃河延津段有多處渡口,以白馬津最大,白馬津的河對岸便是黎陽津。濮陽榷市離白馬渡不過二十余里,平日渡口帆檣林立、舟車云集,熙熙攘攘的人群說著南腔北調,往來的商賈絡繹不絕。

    齊恪率軍來到白馬渡時,江上已經看不到船只,魏軍已經到達黎陽津,站在南岸甚至能看到對岸往來奔馳的魏軍將士。

    看來魏軍是準備從白馬渡過河了,齊恪看了一眼身旁將士,多數人面露膽怯之意。

    齊恪揚鞭指著對岸,縱聲笑道:「昔年魏武帝曾在此破袁紹大軍,此地沾染了魏武帝的英武之氣,我等必能在此大破魏軍,衛我河山。」

    將士們士氣稍振,齊恪趁熱打鐵道:「諸位兄弟,胡騎南下,生靈涂炭,我等身后便是父老家人,只有舍身抵御,方能保得家人平安。兄弟們放心,雍公已派大軍來援,不用多久便會到來。」

    這些將士家中多曾遭逢五胡之亂,有不少是從黃河之北逃至兗州,父輩甚至自己就經歷過顛沛流離的日子。雍公治司兗之地,他們才逐漸安穩下來,過上了幾天溫飽日子。

    齊恪的話引起大伙共鳴,正是為了家人能過上安穩日子,雍公傳檄大舉征兵,這些青壯才會應征入伍,而且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看到將士們面露激動之色,齊恪揚鞭吼道:「為了父老家人的平安,我等何懼死戰。」

    旁側有名漢子高聲發問道:「齊將軍,聽說主公在偃師城為陣亡的將士修英雄冢、立紀念碑,不知可有此事。」

    齊恪朗聲應道:「不錯,愚還隨雍公到祭奠過。愚愿與諸君同入英雄冢,共享后世煙火。」

    「死戰、死戰」,吼聲匯在一處,和著黃河洶涌的濤聲,激蕩在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大港区| 舟山市| 黎平县| 乐陵市| 邢台县| 南漳县| 三都| 河南省| 昆明市| 思茅市| 子洲县| 若羌县| 察雅县| 电白县| 汨罗市| 通山县| 廊坊市| 南郑县| 兴业县| 北流市| 资溪县| 杭州市| 黔南| 天柱县| 昌宁县| 光泽县| 耿马| 德化县| 五原县| 玉树县| 武城县| 禹城市| 乌海市| 盐亭县| 邹平县| 邮箱| 台山市| 潞城市| 邵阳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