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七十一章安梁之策-《揚鋒漢起》


    第(2/3)頁

    在魏皇近臣著作郎崔浩的大力推崇下,寇謙之在北魏廣傳道教,天師道在北地的影響逐漸增強,雍、司、兗等的百姓亦有信奉。

    楊安玄露出笑容,既然梁益百姓信道,不妨投其所好,派人前去請寇謙之派弟子前來梁州傳教,想必其定會欣然同意。想到蜀人喜歡老子,那不妨雕版《道德經》,印個幾千本贈送蜀中世家,肯定大受歡迎。

    營戶是個不安定因素,譙縱得營戶李騰相助取成都后,下令廢除營戶,將營戶入籍為民,此舉讓譙縱贏得了民心,不少營戶應募入伍,譙蜀的兵力增長過倍。

    不得不說,譙縱在安撫百姓上做得不錯,打開官府糧倉救助百姓,譙家原本是蜀中世家大族,與不少家族是姻親,很快得到世家的支持,若有個數十年經營,再奪取梁州,便是蜀漢重生了。

    而楊思平入梁之后,起初還有些作為,隨著他借囤田之名以囤民取代營戶,營戶生活狀況卻沒有大的改善,兩相比較這些營戶難免心中思蜀。若是譙蜀借機號召營戶起義,恐成心腹之患。

    楊安玄嘆了口氣,其實最應撤換的是三叔楊思平。楊思平為人粗獷貪財,梁州北與秦、仇池,西南有譙蜀等敵,實不能掉以輕心。

    今年雍、兗、司在三州風調雨順,粟米降至每石一百五十錢,青、揚之地的粟米約在一百八十錢左右,楊安玄怕糧食外流,命各地官府以一百六十錢收糧,各地糧倉皆滿,正好運往梁州。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楊安玄打算在梁州募軍。雍州募軍月給糧三石、免役;八年后準許退役,退役授田;戰場立功按制封賞,傷亡將士除了授以田地外還蔭及子孫等等。

    有不少跟隨楊安玄征戰的將士退役,按照軍功制度授田并根據授勛享有官俸,有人以勛功入仕,亭長、縣尉乃至郡司馬都有人擔任。

    在雍州每次募兵,前來應征之人絡繹不絕,能被選上的人不僅自己開心,家人也興高采烈,被人高看一眼。

    楊安玄決定梁州先募軍一萬,月給糧二石、免稅役,相關政策同樣施行,估算一下每年需糧餉三十萬石,萬人的吃穿用度約需三十萬石;青壯入伍,勞力自然不足,減免稅賦勢在必行,若遇災荒還要賑濟,這兩項加在一起,絕不是梁州百姓所能承受。

    只有從雍、司之地運糧入梁,走水路耗損在二至三成,楊安玄初步估算了一下,若要照自己的打算,需要糧食接近三百萬石。

    三百萬石,楊安玄無聲地苦笑了一下,從最初的千石到十數石再到百萬石,如今增至三百萬石,隨著自己占據的地盤越多,所需的錢糧也變成了驚人的數目。

    打仗,打的是錢糧,這句話是真理。合雍、司、兗三州之力供養大半個梁州,仍讓楊安玄感覺捉襟見肘。

    一味的供給肯定不行,楊安玄背著手在院中走動。巴蜀地區其實物產豐饒,三國時諸葛亮憑借著蜀錦支撐起北伐大業,諸葛亮曾感嘆“民困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蜀中盛產桑樹,氣候溫暖濕潤,蠶桑種養業非常興盛,由此衍生出極為發達的絲織行業,蜀錦在眾多絲綢中居于首位,圖案繁華、織紋精細、配色典雅備受王公貴戚們喜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佛山市| 正阳县| 区。| 侯马市| 浏阳市| 常州市| 会泽县| 宜兰县| 泸定县| 政和县| 庄浪县| 布拖县| 安平县| 治县。| 临海市| 呼图壁县| 桓台县| 东乡族自治县| 旺苍县| 顺义区| 班戈县| 广德县| 达孜县| 申扎县| 德钦县| 玛曲县| 威远县| 定日县| 广水市| 遂川县| 周宁县| 桦甸市| 汾西县| 西贡区| 德阳市| 河西区| 佛冈县| 垫江县| 定远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