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十六節(jié) 瓊州海峽的霸權(quán) 動身去臨高的決定在李府內(nèi)除了少數(shù)親信之外無人知道,李洛由估摸著朝廷遲早要對臨高動兵,所以這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除了夸克之外,只帶著顧葆成、貼身小廝掃葉并幾個得力的家人跟隨。 事情雖然定了下來,但是此時已經(jīng)是年底,崇禎三年的新年轉(zhuǎn)眼就到了,年關(guān)上事務繁瑣,應酬又多,公事私事一一料理完畢,轉(zhuǎn)眼過了二月二龍?zhí)ь^的日子,李洛由才算空閑下來著手安排臨高之行。 去臨高最便捷的辦法當然是在廣州坐高廣船行的船了。這船雖然以載運貨物為主,也搭客,票價極廉。不過環(huán)境嘈雜,人貨雜居很不舒服;若是用自己的專用座船又太過張揚,而且海上不甚太平,要是給哪一股海上的好漢打聽到了綁了票去就不好辦了。正在思量間,掃葉提醒他,佛山的楊潤開堂和臨高有買賣來往,不如走他們的線如何? “老爺還記得不?上次佛山的林老爺請吃酒,席面上就有位從臨高來得劉老爺,說是臨高一家藥鋪的掌柜。他家好像和楊潤開堂的楊老爺是親戚。走這條線路過去即穩(wěn)當又有人照應,豈不是兩全其美?” 經(jīng)掃葉這么一說,李洛由也想了起來。當下關(guān)照把自己的日記調(diào)來。他有個事無巨細寫日記的習慣。當然他的日記并不是今天心情不好,某某人是個混蛋,哪個姨太太欠管教之類的生活瑣事,而是事關(guān)商業(yè)上的事情,當天做過什么買賣,見過什么人,談過什么事情,有什么新的主意。 這種習慣是他在澳門做買賣的時候向當?shù)氐钠咸蜒郎倘松倘藢W來。他覺得這種方法不容易忘事,就是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每天不管多忙,睡覺前都要記下來。 翻看了下日記,查到的細節(jié)比掃葉說得更豐富。這么說,臨高的潤世堂藥店倒是個可以利用的渠道。 當下又把替他掌總的馮師爺叫來,問他本地可有潤世堂的分號? “潤世堂在廣東沒有分號,”馮師爺博聞強記,凡是和遼海行做過買賣,有過接觸的商鋪和人無一不掌握的清清楚楚,“可是他們在佛山有個賬房,專管和楊潤開堂接頭,買賣藥物。掌事的叫劉本善。” “老爺要去臨高,可以請楊世意楊老爺牽線。”馮師爺說,“臨高的潤世堂和佛山的楊潤開堂是一枝二葉,兩家的掌東是嫡親的堂兄弟。” 雖然去臨高是機密之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楊世意卻無需忌諱――此人和自己一起倒賣遼東貨,又和臨高有勾連,絕對不敢在外面亂說。 當下打定主意,叫身邊另一個專辦機密事的小廝去佛山辦這件事。 李洛由要去臨高,楊世意當然不敢怠慢這尊“財神”,馬上和劉本善聯(lián)絡(luò)。不過幾天功夫,小廝就從佛山回來,說事情已經(jīng)辦妥。 因為事關(guān)機密,李洛由離開廣州的時候只是對外宣稱去佛山分號巡視――他在廣州是有頭有臉的大商人,每天都有人來拜訪,不可能秘密失蹤十天半月的。到了佛山之后,再由劉本善安排去臨高。 楊世意對這尊財神曲意奉承,專門包定一艘雙桅福船――原就是來往于臨高的。船老大跑熟了的。又精心布置了艙室一番,還要派自己府中得用的家人隨船伺候,李洛由謝絕了――他不想鬧得聲勢太大。楊世意只好又送了許多路上搜用的酒菜。 船行一路無話,這天風和日麗,李洛由出了艙室在甲板上透氣,只見這里海域極狹窄,兩岸青山樹木村舍田莊一一在目,不覺奇怪,問: “這是哪里了?” “已到了瓊州海峽了,那里就是雷公島。”船老大看上去很是輕松,指點著船只左面海域一處近岸小島。 “這里是臨高和澄邁的交界之處,過了雷公島就是臨高縣的沿岸了。用不了二個時辰就到博鋪港了。” 李洛由點點頭,他從來沒到過瓊州,對這個大島毫無概念。他的產(chǎn)業(yè)遍及廣東,唯獨在瓊州府從無涉足,此地人煙稀少,物產(chǎn)貧瘠,除了木材、椰子、檳榔、紅白藤之類,并無大宗土產(chǎn)出口,同樣也賣不出什么東西。 澳洲人到底靠了什么,居然能讓一個荒涼偏僻的小縣興旺起來?李洛由對此懷著濃厚的興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