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明剛謝了坐,一雙眼睛在熊卜佑臉上溜溜一轉(zhuǎn)。 “熊老爺,你有話請說。” “老八!”熊卜佑也用王兆敏的叫法稱呼他以示親熱,同時又不自貶身份。要知道縣里的士紳也得叫他一聲“老八”。 “我有件事情,你得給我交個底。”熊卜佑開門見山――以雙方的溝通能力來說,還是開門見山比較容易溝通。 他把王兆敏的要求說了一遍,然后問:“縣里的秋糧征收,有什么問題?” “問題自然是有的。”陳明剛似乎早就料到了會有此一問。他波瀾不驚的表情告訴熊卜佑,此事他早就知道。 “熊老爺,澳洲也征糧嗎?”陳明剛問。 “皇糧國稅,天下皆有。澳洲也不例外。”本時空雖然取消了農(nóng)業(yè)稅,也不過只取消了若干年而已。 “熊老爺知道澳洲是怎么征糧的,”陳明剛問,“有什么弊端?” 這個熊卜佑自然是不知道的,想來政府會取消農(nóng)業(yè)稅,惠農(nóng)是一個方面,借此取消擾農(nóng)的弊端也是原因之一。只好說:“這個我不大清楚,大約是有的吧。” “這就是了,一行有一行的難處。”陳明剛說話很是從容,“就拿大明來說,每年夏秋兩賦,是朝廷的正項。不過,每個縣里總有若干刁民,頑抗不交,縣里若是追比的緊一些,就拋棄田地,逃往外鄉(xiāng)去了。縣令老爺為了考績的關系,也不能追得太緊……” 這話說得,和熊卜佑在明代社情講座上聽來得明代稅賦問題很不一樣。再說了,欠稅的大戶們肯隨便丟掉土地逃亡嗎?轉(zhuǎn)念一想,明代社情講座說得是體制里的弊端問題,陳明剛是體制里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怎么肯說體制的壞話?權且先聽下去再說。 “縣里的人口戶數(shù),是縣令老爺?shù)目伎儯蝺?nèi)戶口若是少了,考績起來就不好看了,所以對這等刁民只能也不便窮究,交多少算多少。” “縣里的士紳們,難道就是十足繳糧的嗎?” 陳明剛點點頭:“熊老爺問在點子上了,本朝的規(guī)矩,士紳是自然有免糧的好處,不過士紳們不免把朝廷這點優(yōu)待用到了十二萬分上去了。免幾石的,免了十幾石,免十幾石的,免了幾百石。熊老爺總聽說過詭寄吧。” 熊卜佑回憶了下自己的學習資料,點了點頭,他有點明白了。 “最近可有人帶地投獻給貴眾?” “這倒沒有。”熊卜佑作為和本地人打交道的主要關系者,照規(guī)定這類消息是要通報給他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