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伙計引著他們穿過中間的過廳,只見大院子里是三排兩層的長樓,樓與樓之間設有通道,風雨無阻。一間間的房間按樓層排列,整整齊齊。這種新奇的結(jié)構(gòu)讓楊世祥嘖嘖稱奇,對劉三和黃天宇來說卻并不新鮮――想來這圖紙多半是建筑公司的某人設計的。 所謂的天字號房,也就是上房,專門設在最后的一棟樓里。全部是套房,不但有臥室,還附帶供傭人休息的下房。窗戶很大,照明充分。臥室里的家具鋪陳以本時空的標準來說堪稱舒適衛(wèi)生。 高弟和同來的陳同,放下行李就忙著鋪設鋪蓋――本時空的客棧是不提供臥具的,一律客人自備。伙計忙前忙后,送來洗臉熱水,又沏了茶來。一面就跟他們搭話,問問來蹤去跡。劉三也敷衍一番,等幾個人洗完臉喝茶休息的時候,又拿來燭臺和蠟燭,問他晚飯怎么吃? “晚飯由店里安排就是,”劉三拿出一小塊銀子,總在二錢上下,“酒菜都在內(nèi)了。” “是,小的這就去安排!” “不忙,先取幾個下酒的碟子,幾壺黃酒到屋子里來。這附近可有澡堂?” “有,有,本店就附設澡堂,人少,水干凈。你老帶著鑰匙牌去就是,不另收錢。” 劉三一行人坐了好幾天船,風塵仆仆。身心俱疲。聽說客棧附設澡堂,便一起去洗澡。洗完澡回來,時候尚早。劉三知道高弟是廣州人,便放他二人假,讓去城里逛逛。 三個人心情頗為悠閑,叫伙計要了八個碟子小菜,一壺黃酒,慢慢喝著。聊些藥業(yè)上的事情,說到藥市的事情,楊世祥少年時候和父親去過一次祁州藥市,便把其中的所見所聞說了出來。 祁州藥市,也就是本時空的河北安國縣,本身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更不是藥材的生產(chǎn)基地,但是全國的各處藥商,都以此地作為藥材的交易中心。自宋代以來就有藥市的雛形,及至明萬歷年間已經(jīng)形成長江以北最大的藥材集散地,到清代發(fā)展的極盛,相沿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這不可謂不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說奇怪也不奇怪,”楊世祥道,“祁州乃是‘藥王’的誕生地,大伙都說藥王的故鄉(xiāng),特別靈驗。藥材不到祁州,沒有藥味;藥材無味或者味薄的,一到祁州,即行濃厚。” 劉三心想原來還有這種說法,楊世祥接著道:“祁州藥市上,各路藥商云集,南北藥材,無不齊備,真是蔚為壯觀,”他感嘆著搖著頭,“光市面上幫忙拉纖的‘牙人’,就有上千!藥商有十三幫,光一個京師幫,來藥市交易的就有字號三百多家。” “京師幫是什么?” 楊世祥解釋說:因為各地來交易的客商多,為了調(diào)解各地客商的糾紛和其他對外事宜,各地藥商按照地域組合成各幫,幫數(shù)常有變化,常年存在的,有所謂“十三幫”。各有不同的經(jīng)營項目。比如山東幫專賣全蝎、阿膠、瓜萎和丹皮;山西幫專賣羚羊角、枸杞、西貝母、款冬花、小茴香等等。要買什么貨色,直接找各幫藥商,基本上一拿一準。十分方便, 劉三被他說得心癢難撓,這等壯觀的地方,里面又有多少自己只聽說過沒見過的藥材?這簡直就是學中藥的人的圣地了。只是眼下皇太極就要來掃蕩,河北一時半會去不得,只好按奈住自己的急迫心情。 “早先家父剛到臨高開店的時候,也去過幾次藥市,后來就不去了。整個瓊州府,也沒有哪家店能去藥市――”說著他又嘆了口氣,感覺十分的落寂。 黃天宇見氣氛不好,轉(zhuǎn)而聊起了到佛山能淘到什么好貨的話題。他的公開身份是行商,準備到佛山販運些貨物。 “佛山號稱天下四大名鎮(zhèn),好東西不少,”楊世祥道,“最有名的無外乎:陶瓷、響云紗、銅器。” 陶瓷和絲綢業(yè)黃天宇是知道的,銅器卻是第一次聽說,細加打聽,原來佛山還是個以鑄造出名的地方,銅器鑄造非常發(fā)達,兩廣福建,遠至南直隸,銅佛像、銅香爐之類的東西大多是在這里鑄造的。而且這里還大量鑄造銅鐵大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