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節 佛山之行(二)-《臨高啟明》
這種作法,對一些有較大資金流動的商號來說是極有吸引力的,特別是要在廣州進貨的商號,免去了他們派人帶著大量現銀旅行所帶來的危險性。
劉三有幸成為穿越集團里的徳隆銀行匯票的第一個使用者。
第二天一早,劉三在博鋪匯合了同去考察的工能委代表黃天宇,此人也穿著明人的衣服,還裝了一個假發髻,戴著紗巾。只是看起來很別扭,一點也不自然。
派來伺候他們的是兩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很難想象這兩個小孩子居然是未來的情報人員。其中的一個卻是高弟。
高弟在廣州組織的以高家下人的孩子為主要成員的情報網,隨著廣州的局面愈來愈大,作用越來越小了。他的優勢即熟悉高舉家的下人、對濠畔街道環境熟悉這些,已經慢慢不復存在。高弟的活動過于活躍,使得高舉和其他一些人對他有了戒備之心,情報網效果愈來愈差。
這時候郭逸自己搞得情報體系逐漸成型,從情報工作的角度來說,高弟的價值已經不大了。郭逸覺得高弟雖然聰明伶俐,辦事也還算可靠,但是畢竟沒受過穿越集團的洗腦教育,專業水平也低。他這樣土生土長,手下又有一幫小弟兄的人,如果繼續放任他在廣州活動,以后的局面很難預料。
加上他那一直不怎么靠得住的老爹。郭逸干脆匯報執委會:把這家人全部遷徙到了臨高,夫婦倆安置到了百仞公社里干活,高露潔分給了王洛賓當“秘書”。高弟在參加完掃盲教育之后,就加入了情報工作學習班,成了一名學員。
楊世祥也帶了兩個家人來了,劉三給他介紹了身邊的黃天宇,說是自己的一個朋友,是做陶瓷買賣的,這次也去佛山,想順路一起搭個伴。說路上人多些,不但熱鬧而且比較安全。楊世祥欣然同意。
一行人上了廣丁號。高廣船行的船只都是貨船,沒有什么客艙之類,搭船的旅客就在甲板下面的貨艙里打上地鋪。空氣即渾濁由憋悶,還得顧忌到身邊的貨包。楊世祥是出門出慣的人,倒也不以為苦。反而劉三和黃天宇覺得有些吃不消。
一路無事,楊世祥便和劉三談起了這藥鋪買賣里的許多門檻。
中藥這個行當,過去是極賺錢的。中藥的種類雖多,但是除了少數珍稀的藥材之外,大多數都是論斤買入的粗貨,經過藥鋪炮制再銷售,就是論兩計毫的。其中的毛利率極大。一般的飲片,毛利率不會低于60%,人參、鹿茸這些滋補藥物,越貴越賺錢,毛利在200%以上。所以藥鋪這個買賣,除非是經營不善,否則很容易發家致富。
但是經營藥鋪對本金的需求很大,出于吃本重的行業。一家藥鋪,常備的藥材總在數字。有專門的賬房先生接洽搬運事宜,柜臺繳款取籌,腳夫搬運之后收回籌子,再到柜臺上結賬取值。一切都井然有序。鋪面房的對面是一大塊空地和倉房,堆滿了各種貨物。這里貨物托運處。辦理廣東全省各地貨物托運業務。柜房的門口掛著大牌子,密密麻麻的注明了到達地點、抵達天數、計價方式……看起來一目了然。
至于各種其他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連茅廁都修得極大,還顯著的用牌子標記出來。整個碼頭上有許多腰掛短棍的丁壯在巡視維持秩序。不但楊世祥看得新鮮,連劉三和黃天宇都覺得這個大明的克隆版挺有意思的。
劉三直接找到了起威客棧的柜房,要求住店。
“你老真是慧眼如炬!選了咱們起威客棧,包您不后悔,”迎客的伙計眉開眼笑,“敢問幾位老爺,是住城里還是城外?”
“怎么,你們家客棧還有分號?”楊世祥問。
“是,城里城外,一共有八家客棧,”伙計十分的驕傲,“您想住哪片吧,小的這里都能安排!”
劉三想自己此行的目的是去佛山,進不進城沒關系,便說:“不用進城,我們明早就動身去佛山,有就近靠路的嗎?”
“好叻,”伙計從架子上取下一本毛邊紙賬本,翻了一翻,“通濟南橋店正合適。主仆六位,敢問怎么住?”
“三間上房。”劉三說。
伙計寫上單子,撕下一張來,馬上叫來等候在一旁的小伙計:“找三頂轎子,送老爺們去通濟橋店。另外再尋個腳夫幫老爺們搬行李!”
起威客棧的通濟橋店就設在離碼頭不遠的地方,離去佛山的官道很近。一進門,大家就覺得這地方與眾不同,和傳統的客棧以院落為中心的布局大相徑庭,倒和現代的旅社差不多。(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汶川县|
临安市|
凤冈县|
宜春市|
彰化市|
贵港市|
苏州市|
乃东县|
乌审旗|
万宁市|
永定县|
平果县|
麦盖提县|
济阳县|
县级市|
乐亭县|
黎川县|
洛隆县|
河北区|
江永县|
四会市|
玉林市|
孟州市|
阿勒泰市|
陈巴尔虎旗|
咸丰县|
湛江市|
南昌县|
平和县|
巴塘县|
团风县|
秦皇岛市|
二连浩特市|
外汇|
尖扎县|
吉隆县|
大渡口区|
怀集县|
江西省|
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