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情商這個詞呂部長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這個時代,大家還沒聽過情商這個概念,甚至于絕大多數普通人連智商是什么都不知道。 段鴻軒說出情商這個詞,眾人都不明白是是什么意思,呂部長知道段鴻軒嘴里經常說出一些雖然聽起來讓人覺得新鮮或者壓根就沒聽過的詞或者概念,可段鴻軒嘴里說出了這些新鮮名詞經常會給人一針見血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當聽到段鴻軒再次說出情商這個新詞,呂部長一下就來了興趣。 客廳其他人也想知道什么是情商,于是都看著段鴻軒,等著他解釋。 段鴻軒見大家都在洗耳恭聽,想了想覺得反正也沒什么事兒,大家既然坐在這兒閑聊,那就給大家聊聊,全當是給眾人長長見識。 段鴻軒先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水潤利潤嗓子:“咳!既然你們都想知道什么是情商,那我就給你們說說。 在說情商之前,我先問問你們知道什么是智商嗎?” 眾人紛紛搖頭表示不知道,呂部長猶豫了一下:“鴻軒,智商我好像聽誰說過,好像是表示一個人腦瓜子的聰明程度吧?” 段鴻軒點點頭:“呂伯伯這說法也對,但不完全也不嚴謹。 通俗點說,智商就是表示一個人的智力程度,也就是說這個人聰明不聰明可以用智商來表示! 嚴格意義上的智商是指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他的學生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根據這套智力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而正常人的智商,根據這套測驗,大多在85到115之間。 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a?比奈和醫生t?西蒙為了普及義務教育,篩選智力落后兒童,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測驗量表,即比奈西蒙量表,共有30個測驗項目,從易到難,依次排列。1908年,根據使用1905年量表的結果,比奈和西蒙又作了修改,提出一個新量表,增加了測驗項目,由原來的30個增加到54個,刪除了那些需要經過專門訓練才能完成的項目,自3歲到成年人,每個年齡組都有一定數量的測驗項目。1911年,根據自己與其他學者的使用經驗,比奈對量表作最后一次修訂,公布了新的量表,稱之為1911年量表。 后來,特曼教授把這套量表介紹到美國修訂為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并用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作為評定兒童智力水平的指數,這個比被稱為智商。 現在在西方一些國家,有一套專業的比較成熟的智商測量方法,用來檢測兒童青少年的智力程度,智商的英文縮寫是iq。 從科學嚴謹的定義上來說,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人的理性的能力。 情商英文縮寫是eq,指的是情緒商數,又稱為“情緒智力”、“情緒智慧”或“情緒智商”。 如果說智商是理性思維,情商就是一種感性思維。 目前對于情商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嚴格的定義。情商主要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情感關系的能力。情商反映個體把握與處理情感問題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 智商和情商的作用不同,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認識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維品質優良,學習能力強,認識程度深,容易在某個專業領域作出杰出成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這個人腦瓜子聰明。 而情商主要與非理性因素有關,它影響著認識和實踐活動的能力,它通過影響人的興趣、意志、毅力,能加強或弱化一個人認識事物的驅動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