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后來我才發現。很多暢銷的、漫畫和電影里,所使用的結構里,不是【矛盾a出現-矛盾a推薦-矛盾a解決-落幕尾聲】這種簡單的模式,而是復雜得多的,【嵌套式】結構。
非常遺憾的是,這種結構嵌套最好在大綱階段就已經完成,當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時,故事已經到了后期,且計劃好早日完結、加速節奏,大綱也不方便再臨時調整了。
什么是嵌套式的結構呢?我目前能總結出三層意思。
【1】是由小到大的多層次嵌套。
由大矛盾主導的大篇章,可以拆成圍繞中矛盾的中篇章,中篇章又可以拆成一個個小故事。
或許,從2萬字的尺度上來看,這是一個有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而從10萬字、50萬字、200萬字的尺度來看,這樣的起承轉合依舊存在。微觀有微觀的故事,宏觀有宏觀的故事。
多個2萬字的小型故事,構成了一個10萬字的中型故事,多個10萬字的中型故事本身,又充當了幾成轉合的零部件,構成了一個50萬字的更大型的故事,以此類推。
反映到故事里,可能就是角色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一個短期目標的達成,小矛盾的解決,只是在大矛盾解決過程中推進了一小步。故事依舊處于懸而未決、充滿期待感的狀態。
我舉幾個例子,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只舉例知名度特別高的作品。
比如三國演義里,整個赤壁之戰是一個大篇章,而長坂坡之戰、舌戰群儒、反間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曹操三笑至華容道等等,就是構成一個大篇章的中小型故事,它們每一個都是獨立的故事,但同時又充當著更大篇章構成零件的作用。
詭秘之主的每一部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但是前4部連起來恰好是一個以復仇為主導的故事。而每一部又是有很多小故事組成的。大的目標始終貫徹全文,保證期待感一直存在。
再比如說,以戰斗為主導的流行故事里,【提升實力】往往就會成為這樣中小型故事的階段性目標,服務于一個更大的目標,也就是提升實力的目的。
七龍珠z里,孫悟空為了應對未來兩個賽亞人對地球的入侵,去找界王修煉;詭秘之主里,克萊恩為了向因斯復仇,要完成晉升儀式,所以要出海尋找美人魚;蕭炎要完成三年之約,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斗之氣,為了調配靈藥去拍賣場購買材料,又引出了新的故事……
這種階段性目標和長期目標的結合,正是故事吸引力的源泉。
現在回看,第一卷《風之卷》,只看結構,其實反而是非常出色的。這也是因為出場人物比較少,且限定在特定的空間里,容易駕馭。還有主角比較弱,不得不通過多步驟來解決問題。
當然,結構的出色不能掩蓋敘事節奏、敘事手法、人物動機、行為邏輯上的許多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