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古代兵法多矣。 在后世,最耳熟能詳的,一個是春秋時孫武所箸的孫子兵法,另一個,是孫臏所箸的孫臏兵法。 孫臏,又稱兵家亞圣。 后世之人,縱沒讀過孫臏的兵書,但是,三十六計多少還能說出來幾個計策的。 什么美人計啊,什么過河拆橋啊,什么借刀殺人之類的。 可是,三十六計道理是哪三十六計呢。 按功能,孫臏把三十六計劃分了數個部分。 第一套〖勝戰計〗 勝戰計第一計為,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何為瞞天過海。 意思是瞞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謊言和偽裝向別人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動。 那么,這瞞天過海一計,歷史上, 有無典型戰例呢。 有的。 答案是,在隋唐之時,歷史上,公元589年,隋朝將大舉攻打陳國。 這陳國乃是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國,定國號為陳,建都城于建康,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戰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于歷陽(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縣一帶地方)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 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敵面戰??墒遣痪?,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并非出擊,陳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松懈。 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今天的講蘇省鎮江市一帶)。 所以,歷史上,此計有發揮效用的時候。 若防備此計策,其實也簡單。 就如曹操所言,就怕他十假一真,防不勝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