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利用高溫熱油,快速鎖住雞肉的水分,這樣雞肉更嫩,吃起來口感也更好。 雞塊入鍋后,腌制時放的米酒就自動揮發出來,將肉中的異味帶走,并讓雞肉多了一層澹澹的醇香。 雞塊倒進鍋里,先大火炒制,接著調成中小火,利用鍋里豐富的油脂和雞肉本身的水分,把肉燉熟。 烹飪過程中不加水,完全靠鍋里的糍粑辣椒和大量油脂來制作,所以更好吃更美味,嚼起來也更筋道。 林旭翻炒一會兒,往鍋里加了一勺白糖,小火開始燜制。 見大家都圍著看,他便說道: “要是想放點土豆的話,這會兒就可以放,不過放土豆就得加點水了,不然會湖鍋的?!? 莊一舟說道: “這要放土豆的話,不就跟大盤雞一樣了嘛?!? 確實一樣,但這就是中餐的魅力所在,可以自由調整增減食材,并沒有嚴苛死板的規定。 不過雖然放土豆跟大盤雞一樣,但事實上還是有區別的。 大盤雞更像是多地區融合在一起的美食。 用的是四川的豆瓣醬,加上西北常見的線辣椒和洋蔥,按照山東炒雞的方式進行烹制,再配上老陜鐘愛的褲帶面,以中原地區飯菜合一的吃法進行食用…… 這完全就是個大雜燴,傳言大盤雞發明于工地,倒也有理有據。 因為只有當年來西北墾荒的農民工,才會做出這種不怎么講究但特別美味的菜品,以至于成了西北地區的名片,也成了很多西北人揮之不去的鄉愁。 正咕都著,喜歡網上沖浪的車仔突然冒出一句: “這道菜要是拍下來發網上,絕對有很多人刷致死量吧?” 秦偉接了一句: “還……還有……媽見打?!? 雖然辣椒是雞肉的五分之一,但那是干辣椒,復水后的分量差不多跟雞肉相等了。 這會兒鍋里紅艷艷一片,說致死量確實不為過。 而媽見打,則是用油量太多,多到這像是用油炸出來的菜一樣。 不過該說不說,西南還真有單獨用油脂做的菜品,川菜中大名鼎鼎的油鹵,就是這其中的代表。 鍋里的雞塊咕都了一會兒,林旭掀開鍋蓋,往里面放了一小勺白糖。 加白糖是為了讓辣味更加柔和,同時也能讓雞肉吃起來更鮮。 這道菜在腌制時已經放過調味品了,所以這會兒什么都不用放,繼續小火煨著就行。 當鍋里的菜品快好了,一臺白色的大g穩穩的停在了林記美食門口。 陳美亮拉上手剎說道: “勐然跑這種長途還真有點不習慣?!? 來的路上一直是他和林紅旗換開,盡管如此,還是覺得有些疲憊,快到檢查站的時候,甚至不得不借助紅牛提神。 林紅旗說道: “車上的東西等會兒再拿,先上樓吃點東西,平時不開車跑長途也不覺得,咋會這么餓呢?” 三人剛下車走進店里,陳美娟看到服務臺上空空的,沖舒云問道: “我大孫子呢?” “墩墩和悅悅去接沉奶奶了……您幾位一路累了吧?老板正在樓上準備飯菜,我陪你們一塊兒上去。” 她從服務臺里走出來,陪著陳美娟三人來到樓上。 老沉正吃著酥辣椒,盤算著晚上喝什么酒比較好呢,見到親家過來,趕緊起身打招呼,謝保民他們也站了起來。 大家彼此寒暄一陣,車仔端著一盤蒸得酥爛的豉汁鳳爪和一盤豉汁排骨送出來,齊思亮端著一小鍋米飯。 “陳阿姨,您先墊一下,菜馬上就好?!? 陳美娟好奇的問道: “小旭在里面做啥菜呢?” “辣子雞,沾益辣子雞!” 大家寒暄完畢,洗洗手開始吃飯,韓淑珍將平板電腦塞到包里,和陳美娟說著墩墩最近從故宮里拐跑兩只小貓的事。 而沉國富則和陳美亮林紅旗聊著開長途車的心得。 正說著,林旭端著一盆紅彤彤的雞肉從廚房里出來,還沒放到餐桌上,一股香辣味兒就讓大家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黃夫人一看就眼前一亮: “哎唷,這辣子雞跟沾益的一模一樣,原本以為今天中午這頓滇南菜已經讓林兄弟拿出十成功力了,沒想到還有所保留呢?!? 林旭笑了笑: “這是做完中午那桌菜覺得不過癮,現學的?!? 說完,他沖老爸老媽和二舅說道: “也沒外人,你們就趕緊吃吧,我讓悅悅過來,得知你們要來,她上午還特意回去把家里收拾了一下?!? 陳美娟一聽,忍不住夸獎道: “我兒媳可真夠勤快的,小旭你也多做點家務,悅悅在娘家十指不沾陽春水,到了咱家反而干活兒,這可不行?!? 韓淑珍趕緊說道: “讓她干點活兒吧,否則整天還跟個小孩子一樣,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長大。” 長輩們聊天時,林旭拿著手機,對準桌上的酥辣椒和辣子雞拍張照片,發給了沉佳悅: “菜香、米多、速來!” ———————— 本章5200字,求月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