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陳媛媛旁聽了一會兒,覺得曾曉琪聊的越來越專業,便沒再旁聽,而是在沙發上坐下來,小聲跟林旭聊著。 “我準備做點甑糕,在考慮要不要買個甑。” 這玩意兒現在還真能買到,不過就是鐵皮的,比較薄,效果大概跟蒸鍋差不多,但幾十斤糯米,一般的蒸鍋可蒸不下。 甑糕? 陳媛媛還沒說話,旁邊的竇雯靜就來了興趣: “老板你要做jing糕嗎?多做點啊,這是我最喜歡的美食,這次我爸媽來京城帶的jing糕被陳總和舒寶寶搶著吃了……” 當時竇雯靜的父母剛過來就趕上了林記的年夜飯,便拿出了帶來的美食,然后被喜歡吃甜食的陳燕和舒云吃了大半。 陳媛媛好奇的問道: “jing糕?那個字不是念zeng嗎?是我小時候學錯了?” 竇雯靜說道: “是我們的口音問題,陜西口音濁化,所以zeng糕就成了jing糕,還有的地方讀jin糕……反正不管怎么讀,我這會兒好饞,啥時候能吃上啊老板?” 林旭沒想到,甑糕還沒做好就有了這么多人等著吃。 他說道: “后天能吃上,到時候你們可以當成早飯?!? 在陜西地區,甑糕還真是早餐的一種,一塊甑糕下肚,大半天不會餓肚子,很多人早上都喜歡來一份。 竇雯靜臉上滿是期待: “好啊,那我可得多吃點,過一下吃甑糕的癮?!? 三人在一旁聊甑糕時,陳燕和曾曉琪也在跟駱嘉耀談合作。 都是親戚,加上都想做好一檔美食節目,所以合作談得很順利,連冠名分成等項目,駱嘉耀也表示會盡量幫大家爭取。 日播的美食教程節目好安排,央視那邊也知道《食味人間》,現在能上一個類似的電視節目,肯定舉雙手歡迎。 但長紀錄片就有些分歧了。 駱嘉耀想做一款類似舌尖的節目,穿插各地的人文風貌和物產,這樣不僅能得到臺里的批準,還能獲得的地方上的支持。 但曾曉琪和陳燕都覺得前幾年的《舌尖三》已經搞臭了這個系列,所以最好還是換個新的方式。 而且最好是別的臺以及別的公司都做不出來的節目。 這樣既能顯示出央視在傳媒領域的地位,也能一掃舌尖帶來的陰霾。 曾曉琪見雙方爭執不下,便沖林旭問道: “林老板,你對美食紀錄片有什么好的建議沒?” 林旭好歹也給電視節目配過音,還是粉絲眾多的美食up主,也算是傳媒圈子的人,所以此刻她想聽聽有沒有什么高見。 林旭想了想說道: “我覺得最好能發揮出歡樂傳媒的優勢,咱們簽了那么多大廚師,可以從他們身上下手,正好也幫自己人在電視上露個臉?!? 陳燕疑惑的問道: “那么多廚師都出現在同一個節目中,陣容是夠了,但有這種把所有名廚湊在一起的活動嗎?” 剛說到這里,陳燕突然眼前一亮。 她旁邊坐著的曾曉琪也反應了過來,兩人同時說道: “國宴!” 什么活動能把京城所有名廚匯聚在一起呢? 那就是國宴! 在大會堂舉辦的國宴,有時候需要招待五千人以上。 這樣的賓客人數,對后廚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一般都會從各飯店抽調人手,組成強大的后廚隊伍。 除了這種大型宴席,還有迎接外國政要舉辦的高規格宴席,這也是國宴的一種。 曾曉琪這會兒思維非?;钴S,她快速的說道: “以國宴為主題拍攝一部紀錄片,結合電視臺留存的素材和檔桉局的資料,從1949年的開國第一宴開始拍攝,一直到現在的國宴,全都拍攝一遍,拍的時候,穿插各位總廚重新復刻當年那些菜品的畫面,這樣有歷史有人文有美食,三全其美!” “國宴?” 駱嘉耀眼前一亮,這個思路不錯,既能跳出舌尖的窠臼,開創一個新的美食紀錄片,同時也能滿足觀眾們獵奇的心態。 “我覺得這個提議很棒,咱們可以試試?!? 駱嘉耀打算這會兒就開始動手,跟曾曉琪一塊兒編寫節目綱要,回頭拿到臺里,讓頻道總監審核一下。 只要通過審核,就能開始動手拍攝了。 陳燕說道: “還得是妹夫啊,幾句話就讓我們撥云見日,等節目批準立項,我得代表公司好好給妹夫一個大紅包?!? 林旭笑著擺了擺手: “這就沒必要了……對了,抽空我去問問邱老爺子他們想不想參與,要是這群老師傅出馬,節目效果應該會更好?!? 剛說到這里,他的腦海中,就響起了系統的提示音…… ———————— 本章5000字,求訂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