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自來水浸泡會是藍色,而一旦換成純凈水,又成了純正的紫色。 原因是黑枸杞中的花青素,會根據水的酸堿呈現出藍紫兩種顏色,而且色都比較正。 除了黑枸杞,西餐和南洋餐飲中,也會用蝶豆花實現給食物染上藍色的目的。 蝶豆花中含有的花青素質地穩定,在泰國馬來等地,甚至還用蝶豆花,把面條做成藍色的吃法。 不過林旭想到藍色的面條,總有種網游中陷入中毒狀態的感覺。 正忙著,外面響起了石文明的說話聲: “今天咋靜悄悄的?人呢?” 接著是石茉莉跟墩墩打招呼的聲音: “墩墩,咋就你一個人在玩兒呀?表哥他們呢?” 林旭從廚房里出來,笑著說道: “大家都去山那邊的山谷里挖野菜了,就我和墩墩在這兒守家。” 他沒想到二姑一家這么早來走親戚,這還不到九點呢。 石文明抱著一個大紙箱來到廚房: “我堂叔家里種了蓮藕,昨天閑著沒事我去挖了一些,捎過來給咱家人嘗嘗,這些都是面藕,適合燉肉燉湯,不適合涼拌。” 面藕? 這個好,回頭可以做點甜食。 辦酒席那天做了桂花糯米藕,但因為準備得少了,導致當天就已經吃完,沈佳悅和陳媛媛等人都表示沒吃過癮。 現在既然有面藕,那等會兒再做點吧。 正好媛媛姐明天去京城,今天就用糯米藕給她壯行。 二姑林紅霞也抱來一個大紙箱,里面是好幾塊鮮牛肉,有牛里脊,有牛腩,還有一塊適合燒烤的胸口油。 “村里殺牛,喊伱姑父幫忙,殺完給分了一些牛肉,茉莉的爺爺奶奶牙口不行,嚼不動,就給你們帶過來了。” 林旭正想做點烤肉呢,既然有牛肉,那今天就可以下手了。 石文明挽起袖子: “你大姑也快來了,她家小勛在微信上看少康發的放煙花視頻,那天晚上就差點跑過來,不過因為下雪,沒讓他來。” 兩人開始準備午飯。 見到林旭浸泡的雞肉,石文明好奇的問道: “這是準備做什么?” “上次我師父做過的雞粥,我準備再做一次給大家嘗嘗鮮。” “嚯,上次那個雞粥可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等會兒我得多看看,萬一能學會,以后也能做給我家茉莉吃,她小時候跟老人在農村生活,養成了不喜歡吃肉,偏喜歡喝粥的習慣。” 這種習慣可不好啊,肉該吃還是要吃的,多吃肉才能身體好。 西方人之所以喜歡肉蛋奶,就是因為吃了身體更強壯,也會有更強的抵抗力。 林旭笑著說道: “這個其實很容易的,只要把細節做到位,基本上就沒什么難的。” 這會兒做飯還有一段時間,林旭先把牛里脊切成薄片,又往肉中打了一些蔥姜水,放生抽腌制,順便用蛋清淀粉和花生油掛漿,鎖住水分。 春節就得多吃開胃下飯的菜品,小炒黃牛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除了這道菜,林旭還把剛剛宰殺公雞的雞雜收拾干凈,打算做一道泡椒雞雜,用酸辣的香味打開大家的味蕾。 不過這些都是開胃的,今天的主菜還是兩個大豬頭。 灶上的扒燒整豬頭還在煨著,香味引得石文明連連側目,好幾次都想打開鍋蓋看看,但他身為廚師,也知道鍋蓋不能盲目打開。 把一塊肉燉到口感軟爛入口即化,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是一個蛋白質分解的過程。 蛋白質的分解需要恒定的氣壓和溫度,一旦打開鍋蓋,溫度下降,氣壓降低,蛋白質分解中斷,肉的口感也會變差。 很多新手廚師其實做菜的步驟沒錯,就是因為頻繁打開鍋蓋觀察,最終導致菜品口感大打折扣。 石文明麻利的收拾著今天要用的食材。 芹菜、韭黃、香菜、青椒、菠菜、西藍花、紫甘藍…… 林旭則從水池中撈出一條花鰱,準備做成剁椒魚頭和干鍋魚片,至于魚尾和魚骨也不浪費,等會兒跟豆腐一道燉成湯。 正忙著,大姑林紅新一家也開車來了。 帶了兩只鴨子。 相對于大鵝來說,鴨子就沒什么威懾力了,剛從車子后備箱里拿出來,墩墩就跑過去,對鴨子完全不害怕,跟前幾天躲著大鵝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林旭跟大姑和大姑父打了招呼,見拿來的鴨子挺肥的,便說道: “要不再加一道血鴨吧,這道菜挺下飯的,而且鴨肉不上火,比其它肉強。” 一聽這話,石文明拿著菜刀就準備宰殺。 林旭跟過去,接了鴨血就倒入白酒進行攪拌,防止鴨血凝固。 快十點的時候,挖野菜的大部隊回來。 陳美娟說道: “野菜太多了,長得滿山谷都是,想著大姐二姐要來,我們就先回來了,等下午再去一趟,幾位老太太想吃菜窩窩,我們打算蒸一點。” 林紅新一聽便說道: “下午我也去,我婆婆也喜歡吃野菜,走的時候帶點回去,現在能有個野菜,可比大魚大肉受歡迎得多。” 這會太陽升高,曬得暖暖和和的。 幾人就在院子里把野菜擇了一下,去掉干葉子,菜根拔掉沾著泥的外皮,再淘洗幾遍,盡可能洗掉上面沾染的泥土。 廚房里,林旭把面和上,準備蒸點吃扒燒整豬頭的空心饅頭。 這種死面和發面結合在一起蒸制的饅頭,看似有些浪費,實際上死面還可以炒著吃,或者做泡饃以及疙瘩湯,完全不會造成浪費。 其實中餐廚師下廚,很少會有食材浪費的情況發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