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正文卷第516章香甜美味的羊角蜜!邱耀祖:小旭,會做三套鴨嗎?【求訂閱】“羊角蜜的做法很簡單,基本上一看就能會。” 林旭拿來和面盆,開始和面。 盆里加入半盆中筋面粉,放入一小勺增加筋性的食鹽,打入兩個雞蛋,然后分少量多次的往面盆中加水,把面粉攪成面絮。 加雞蛋是為了增加色澤,能讓炸出來的面皮呈現誘人的金黃色,而不加雞蛋,炸出來則呈現出淺白色,相對來說賣相也欠缺一些。 當然,也有人直接炸好幾種顏色的羊角蜜,比如不加雞蛋的淺白色,加了雞蛋的金色,以及加了綿白糖的紅色等等,做成金銀紅三色羊角蜜,搭配在一起賣相會更好。 用力將面絮揉成一個偏硬的面團,揉好放在面盆中,用濕布蓋著。 揉好的面團需要松弛,這樣面和水才能結合得更徹底。 趁著這個功夫,林旭拿了一包糯米粉放在無油鍋里炒了一下,一直到炒出香味,這才盛到托盤里攤開晾著。 糯米粉是最后往羊角蜜上裹著的干粉,這不僅能有效防止羊角蜜粘手,同時也能增加糯米粉的香味。 除了糯米粉之外,也可以用炒熟的面粉、澄粉、奶粉、糖粉甚至白砂糖、綿白糖、白芝麻等食材裹在羊角蜜外面。 炒好糯米粉,齊思明開始熬糖。 糖的熬制需要用到玉米飴糖和白砂糖,鍋里加水,按照1:1的比例放入兩種糖,用勺子攪著,開始熬制。 飴糖粘度大,甜味低,放進來純粹是為了中和白砂糖的甜味。 除了白砂糖之外,也可以用冰片糖之類甜度適中的糖來做。 邱振華說道: “其實這類成品糖的甜味都太過,我們小時候,用的都是現熬的麥芽糖或者南瓜糖、紅薯糖以及各種果糖。” 他說的這類糖甜度更低,還帶著食材本身的香味,比較適合制作甜品。 不過這話點醒了林旭,他覺得回頭可以用秋梨膏試試,把秋梨膏熬到略微粘稠的狀態,就直接拿來當糖漿用,效果應該不錯。 冬天容易咳嗽,得多吃潤肺止咳的秋梨膏。 齊思明說道: “這種點心現在基本上只有一些中老年人吃,年輕人不喜歡,太甜了,對身體也確實不好。” 這類點心里面灌滿糖漿,每一個都是熱量炸彈。 而吃糖多了對身體不好已經成了共識,所以如何在降低糖攝入量的同時,還能享用這些甜品,成了眼下所有面點師面臨的難題。 鍋里的糖全部融化后,就不用再攪動了,繼續熬煮著,等糖變粘稠,甚至微微有些掛勺的時候,就說明已經熬好。 熬好的糖漿蓋上鍋蓋放在一邊備用。 之前發好的面已經松弛完畢,林旭將面團放在桉板上,開始揉搓。 這會兒面依然有些硬,揉搓一遍后,林旭將面團一分為二,全都揉成圓形面劑,接著拿起搟面杖,開始搟面。 將面劑子搟成兩毫米左右的大圓片,搟好卷在搟面杖上,放在一邊。 接著再拿一根長搟面杖,開始搟另一個面劑子,同樣搟成薄薄的大圓片。 用刷子在面片上刷一層薄薄的油脂,接著將之前搟好的面片拿過來,轉動搟面杖,均勻的鋪在刷了油的面片上。 兩個面片完全對準,分毫不差。 不遠處的陳燕看得嘖嘖稱奇: “我去,妹夫這是圓規成精了嗎?兩個面片居然搟得一模一樣圓,大小也分毫不差,這也太厲害了。” 沉佳悅瞥了她一眼: “夸人就好好夸,什么圓規成精,我家旭寶這叫技藝高超。” 這羊角蜜的做法看起來也就那樣嘛,雖然搟面的步驟挺難的,但可以借助面條機壓成薄片,要是接下來沒什么難度的話,那我就偷偷在家做出來,給大家開開眼。 哼哼,不能老活在旭寶的陰影下,咱也得勇于挑戰自己。 林旭把兩張面片合在一起,又用搟面杖搟了一下,讓兩張片面盡可能的貼緊,接著他拿起一個直徑十多厘米的圓形模具,扣在面片的邊上,只扣整個模具的三分之一。 接著用力一摁,面片上就出現了一個月牙形的空缺。 然后順著這個空缺繼續向前壓,每次只壓整個模具的三分一到四分之一,把面片壓成一個個月牙。 這些月牙就是做羊角蜜的面胚。 林旭做得很快,這么把整個面片全都摁壓成月牙狀之后,還往這些月牙上撒了一些干淀粉,防止粘連。 沉佳悅看著這一步,覺得也不難,對她來說唯一的難點或許就是油炸了,要是沒有油炸,其它步驟都能做到。 林旭把這些做好,隨即架上油鍋,開始炸制。 油溫五成熱,將一個個面片做的小月牙放在漏勺中,先抖掉多余的淀粉,接著放進油鍋中開始炸制。 把月牙放進油中后,先不用管,等定型了再用勺子在鍋里攪動。 要是一下鍋就開始攪動,這些面片很容易散開的。 沒多久,一個個鼓鼓的月牙就炸好了,跟記憶中的羊角蜜一模一樣,兩頭尖尖的,中間帶著弧度。 林旭拿著漏勺撈出來,略一控油,就放進旁邊的糖漿鍋里。 齊思明拿著一個小勺子,在糖漿中攪動一下,讓糖漿把這些炸得鼓起來的月牙完全裹起來。 糖漿的溫度還很高,沒多久,就在氣壓的作用下被吸到了面胚中。 用漏勺撈出來,控一下表面多余的糖漿,然后放進已經晾涼的糯米粉上,裹均勻,一個個羊角蜜就做好了。 白色的糯米粉里面是金色的面皮,金色的面皮中是淺黃色的糖漿,每種顏色都代表著不同的味道和口感,讓人一看,就忍不住響起小時候吃羊角蜜時的情形。 “小時候奶奶總是把好吃的放在五斗柜里,只要拉開抽屜就能找到,各種點心都有,江米條、小麻花、蜜三刀、羊角蜜、糖果子、蜜棗酥、麻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