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 林旭沒有立即做魚頭泡餅,而是擺弄起了魚身。 魚頭泡餅需要現做現吃,這會兒時間還有點早,得再等等才能下手。 趁著這個功夫,他把魚身上的肉片下來,去掉肋刺后,準備做一道既能吃肉又能喝湯的酸菜魚。 而另一半,則和脆藕一塊兒做成蓮藕魚丸湯。 孫大娘等著學蓮藕肉丸和魚頭泡餅呢,看到林旭在忙活,便問道: “小旭,需要我做什么,你說話,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旁邊的米嵐也說道: “我雖然廚藝一般,但是打下手還是沒問題的,你安排吧。” 既然如此,林旭也沒客氣: “孫大媽和點做烙餅的面吧,面和軟一點,這樣烙出來的餅更軟和……米嵐姐把那幾片荷葉洗一下用溫水泡起來,泡的時候用東西壓著,要把干荷葉泡軟。” 不管做什么美食,比如叫花雞、荷葉雞、荷葉排骨等需要用到干荷葉的菜品,都需要把荷葉泡軟泡透再用。 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荷葉的韌性,還能提前把荷葉的香氣激發出來,讓菜品的荷香味更加濃郁,吃起來更加美味。 林旭先把做酸菜魚的魚片腌上,接著拿起另一側的魚肉,開始刮魚蓉。 魚丸想要好吃,肉不能用攪拌機打,也不能用刀剁,而是用菜刀一點點刮,把魚肉刮成蓬松的肉蓉。 這樣做出來的魚丸才更加q彈美味。 肉蓉刮出來,林旭用蔥姜水腌制起來,至于剩下的魚皮,則泡進水中,等會兒燙一下用香菜進行涼拌。 趁著腌制的功夫,他將脆藕拿過來,先把皮刮干凈,接著將蓮藕豎直分開,再平放在桉板上,把菜刀反著拿,用刀背砸蓮藕。 蓮藕當餡時,最好的做法不是切成小丁,而是這樣用刀砸成碎末,這樣摻進餡料中,口感會更好。 切成的藕丁大小均勻,太小了沒口感,大了嚼起來又費牙。 這么砸一下之后,哪怕是大塊的,嚼起來也不會發硬,而是那種酥中帶脆的口感,吃起來自然會美味。 而且藕碎大小不一,能夠和肉餡結合得更加完美。 “小旭,等會兒要做的肉丸子也是這么剁嗎?” “對,蓮藕當餡都可以這么砸的。” 孫大娘覺得很新奇,過去用蓮藕當餡都是直接切成大小均勻的丁,沒想到還能用刀背砸的方式剁餡。 林旭說道: “這種砸也是有講究的,不能挨著砸,那樣就砸成泥了,得有點兒間隔,就跟切菜一樣,只不過用的是刀背。” 孫大娘認真看了看,發現確實是這樣,每一下都間隔幾毫米,這樣砸下來,蓮藕雖然碎了,但不至于碎成粉末,而是小顆粒。 接下來,林旭打魚丸、洗魚雜、順便又用黃酒澥了一些干黃醬。 這些全都準備好,開始做魚頭泡餅。 一聽說做這道美食,不僅孫大娘和米嵐圍了過來,連幾個在廚房幫忙的阿姨也湊過來,想跟著林旭學一招半式。 這種場面讓林旭有些哭笑不得。 我好端端一個廚師,咋就成婦女之友了呢? 他搖搖頭,開始準備做魚頭泡餅用的配料。 大蔥切段,生姜切成花生米大小的丁,大蒜用刀輕輕拍一下,整粒使用。 除了這三樣之外,還要用到澥開的干黃醬、幾個增香的八角、幾根干辣椒、四五片香葉、豬油、冰糖、以及開水。 在家做的話沒那么多講究。 但在飯店里,加的不是開水,而是高湯。 相對于開水,高湯能讓做出來的魚頭香味更濃,湯也更加粘稠,吃起來口感更好。 一切準備就緒,林旭架上炒鍋,鍋里加入一大勺豬油。 魚類食材離不開豬油,這能讓做出來的菜品鮮香味更濃郁。 “小旭,要是家里沒有豬油怎么辦?” 孫大娘覺得現在很少有人在家煉豬油了,基本上吃的都是成品油。 林旭說道: “切幾片五花肉放鍋里煸炒一下也是可以的,想要魚好吃,豬油必不可少。” 說完,他拿著幾個準備好的八角放進了油鍋中。 做菜時假如需要放香料,不等油溫升高就得放,這樣才能把香味炸出來。 要是油熱再放,香味釋放不出來不說,還很容易被炸湖。 小火煸炒八角,表面微微變黑時放入干辣椒和香葉,翻炒一下,立即加入蔥姜蒜繼續翻炒。 干辣椒和香葉不耐炸,但又得用熱油把香味激發出來,所以放完翻炒一下就放蔥姜蒜,這三者水分足,會降低油溫,防止被炸湖。 等蔥姜蒜出香味,倒入澥開的干黃醬。 干黃醬是魚頭泡餅的靈魂,醬料不僅可以去腥,而且還能減少調味。 放了干黃醬,基本上別的調味品就不用放了,從烹飪的角度上來說,挺簡單省事兒的。 這其實也是京城的飲食習慣。 芝麻醬、干黃醬、甜面醬、黃豆醬、韭花醬、醬豆腐等各種醬料,構成了京城人的飲食日常。 “哦,原來得用干黃醬,還得炒一下。” 孫大娘覺得找到根兒了,她在家做的時候只放了醬油,曾經試過放黃豆醬,但因為沒炒的緣故,覺得味道好差。 現在看林旭做才發現,醬需要用豬油炒一下的。 怪不得飯店里的魚頭泡餅都那么香呢,原來是這么做出來的。 把醬炒香,酒味兒基本上揮發完畢,加入準備好的開水,大火燒開,往里面加大半炒勺老抽,這才提著魚頭,魚皮朝上放入鍋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