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秦川的話,讓不少還是孩童的學子都打起了精神。 講故事,不是講課本,那可比平時枯燥無味的課堂要有趣多了。 “今日,我們便來講一講,為什么要讀書。” 秦川讓開一步,指著身后的四句話侃侃而談:“我們文人讀書,有的是為了功名,有的則是為了考取功名以后能得到利益;也有人,是被家里逼著讀書的,相信在坐的也有不少人都是這樣。不過,這位大儒卻說讀書是為了給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現在問你們一句,這算不算讀書的最終目的?” “算!”大家異口同聲。 秦川卻搖頭道:“這只能算是一個宏愿了,但實際上在坐的你我所有人讀書,都不是為了這些,包括我,讀書也僅僅是為了來到這里,能站在你們身前教書,然后拿俸祿,過上一個好的生活……所以,這就牽扯來了另外一個問題。我讀書,是為了過上好生活,那么剛才那個偉大的宏愿,到底有沒有希望實現呢?” 聽到這里,不少人都沉思了起來。 一些年齡小的學子們,盡管聽得不是很懂,卻也在認真的思考。 這個時代的人讀書,還是很認真的。 因為不認真,那就可能要面對先生的板子了啊! 當然,秦川手里,可沒有板子。 趁著大家都在思考的時候,秦川拿出了筆來,又寫下了一行字,然后對大家說道:“這些字,你們看著或許認為,過于通俗了一些,但是意思很好懂,對不對?大家和我一起來看看……其實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本來是地上是沒有路的,可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意思很好懂。 大家都紛紛點頭。 甚至,有個八歲的稚童大著膽子站起來問道:“先生,那請問去風鈴店的大路,本來也是沒有的,后來大家都走了,才成的路嗎?” “哈哈……” 小孩子的問題,惹來許多人的笑聲。 秦川沒有笑,而是十分認真的答道:“對的!也許大家笑是覺得這個問題太幼稚,也許有人還真認為這條路是自己一生下來就存在的,可是大家可以想遠一點,當時光倒回到萬年、十萬年之前,當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類,或者我們人類出現了,但江都府沒有人,甚至興陽縣城也不是一座城的時候,那么從這兒去風鈴店,有路嗎?很顯然這是沒有的!然后,我們再思維發散一下,延伸一下,這個路不再的我們腳下的道路,而是人生的一種道路,又或者……是剛剛興起的文運大路。那么,這句話你會發現,它依舊適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今日姜提司還告訴了我一句話,叫做千人不同面,很有道理的一句話。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但很多人這一生走的道路,卻很多都是重復呢?” “出身王侯之家,便隨自己的祖上、父輩,重走一遍王侯之路。” “所有的書生,大家一輩子都在讀書,然后參加各種詩會揚名,想進入朝廷為官,或者讓自己的字畫一字千金……” “全天下賣草鞋的,一輩子都在編織草鞋。” “做衣服的,不是同一個人,卻都在不斷重復著織布、裁剪這些事情。” “所以,王侯是世襲之路,書生是讀書的路,賣草鞋的有賣草鞋的人生道路,做衣服的有做衣服的人生道路,而一開始也沒人是王侯,沒人去讀書,更沒有人會編織草鞋和做衣服……但是,當人類發展下來,王侯貴族多了,讀書的人也多了,賣草鞋和做衣服的都出現了,那么這些人生道路,也就成了一條路,有許多人在上面走著。” “于是便有了這一句話,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也可以理解為,只要堅定同一個理想的人多了,那么這個理想不論是多大的宏愿,也終有實現的一天!” 秦川說了許多,一個人口若懸河的,將兩段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口中的話,基本上都給大家剖析了出來,而隨著他最后一句話落下,教室里鴉雀無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