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狀師?若是連孟氏一婦人都說不過,看日后還有何臉面以此沽名釣譽。 惹顧家? 從下到上,誰都別想好! 升堂過后,先是劉難那邊狀師發言,將劉難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孝順善良的人,要不然怎么說人家是狀師。 通篇說下來,沒有一處在辱罵顧家如何,卻將顧家內涵了個遍。 兩個狀師將劉難的無依無靠和顧家的權大勢大做上了對比,又提起汾城柳家和劉家,他們總是用對立的態度來講述。 如此一來在百姓心中,無論是在汾城還是盛京,劉家和劉難是最弱勢的一方。 激起百姓的同情心后,再說劉難如何冤,這趟盛京之行他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汾城百姓免于受難。 更是樹立起一個典型,證明了律法中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論。 總之,兩個狀師扯了好大的旗子。 二人說完,表情雖然沒什么變化,但眼中的自得泄露個徹底,來之前他們已經了解了,孟氏所拿的證據全是子虛烏有的,他們三言兩語就能攻破。 到時候這個案子劉難勝訴,作為給他辯言的狀師,贏了寧良候就代表贏了權貴! 日后百姓心中佩服他們,權貴心中忌憚他們,必然要奉為座上賓。 畢竟連寧良候都告贏了,滿大夏朝隨便找,除了皇家還哪有比寧良候金貴的了?權勢名聲旁人不及! 這案子結束后,大夏上下都會知道他的名字! 兩個狀師心中豪情萬丈,心中甚為澎湃。 簡單點說,這兩個狀師接劉難一案,不僅是幕后人給的銀子,更大的謀劃是要踩顧家上位。 他們當然知道劉難案子里的貓兒膩,作為有經驗的狀師一眼就看出來了,但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忽視了。 寧良候如今生死不知,顧家兩位老爺都被關押起來,顯而易見顧家要倒了。 在這之前,讓他們“借個光”有何不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