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個是熟讀大夏律典的宋大狀,一個是汾城出身,巧舌如簧的劉大狀。 前者大家評價其疾惡如仇,不畏強權,所以他能在眾多狀師避之唯恐不及害怕得罪顧家的情況下,還愿意幫助劉難。 后者則是說與劉難出自一個本家所以愿意相助。 很多大案會出現有兩個狀師的情況,劉難這邊倒也不算出格。 一切看似合情合理,其實這倆人是幕后之人給劉難特意安排過來的。 顧青初給孟氏寫的那封信,先是交代她不要慌,然后讓她派人四處調查關于柳家和劉家之事。 自孟氏去大理寺擊鼓,大家都明白天衛司的態度了,人家現在圍寧良候府,可和以前圍府邸不一樣。 以前被天衛司圍了的府邸中人,有哪個敢出來給天衛司侍衛送水喝?天衛司何曾往府里送過吃食? 府中人你是死是活,天衛司才不會管,他們只負責不許任何人進出,且不講任何情面。 瞧瞧現在對顧家人,不僅相處融洽,還放任對方出來擊鼓鳴冤,一路護送! 不管這是不是皇上吩咐天衛司善待顧家人,從這些侍衛舉止就能看出,天衛司和寧良候府根本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樣仇視! 在擊鼓鳴冤過后,原本不許寧良候府下人進出的天衛司侍衛,也放行讓顧府下人出門了。 行事隱蔽百姓不知,但時刻在門口盯著的那幫人可看得真真兒的。 他們盯著顧府出來的下人,發現這些人專挑汾城那邊過來的人打聽柳劉兩家的事兒。 如此看來,在府衙大堂孟氏不過虛張聲勢,仔細想想她根本沒說什么證據,全都是顧家如何如何,寧良候如何如何。 她手里除了交上來的斷絕書,其余什么都沒有了! 暗地里不希望顧家好的人,開始給顧家下人傳遞錯誤消息迷惑他們,合計在即將到來的庭審讓顧家人出丑。 想想孟氏拿著一個個自認為調查來的證據,最后再被否定打臉,百姓見狀定然也不會相信孟氏之前說的話。 一場庭審,由著顧家當家主母,將寧良候那些“冠冕堂皇”都撕扯下來! 暗地里的人們越想越興奮,他們半分沒有察覺,這是孟氏遵循顧青初的吩咐有意為之。 到了庭審之上,他們預想到顧家情況,那將變成劉難的處境。 顧青初瞧著站在那里高高揚起頭顱的兩位狀師,心下鄙夷,不過道貌岸然,雞鳴狗盜之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