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九章: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國運震蕩!-《弟,你再闖禍,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1/3)頁

    此時。

    不等李常順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何事。

    旁邊數道聲音同時響起。

    “李侍郎,蘇夫子沒有與人滋事斗毆,他只是在為我們伸張正義!”

    “那蠻夷和腐儒該打!”

    “此事因我而起,要罰就罰我吧!”

    文世杰等太學院學子上前一步,齊齊為蘇長歌出聲。

    而聽到他們這番話。

    百姓們也跟著一起呼喊求情。

    “蘇狀元他是冤枉的!”

    “不能給他治罪!”

    “蘇狀元為我大晉讀書人討回公道,他沒有錯!有小人在誣陷他!”

    “望李侍郎明鑒,莫要冤枉良善!”

    一陣又一陣的呼喊聲響起。

    數萬人同時開口求情,宛如鋪天蓋地的聲浪,瞬間震響整片天際。

    而在這片聲浪當中,李常順格外懵圈。

    我是誰?我在哪?

    他們的話我怎么一句都聽不懂?誰能告訴我到底發生什么了?

    隨即,李常順用求助的目光看向蘇長歌。

    希望他能給自己解釋清楚。

    但卻被蘇長歌給無視。

    只見他轉過身面向身后的眾多百姓,拱手行禮,語氣凝肅的說道。

    “諸位大晉義士。”

    “今日之事,公道自在人心。”

    “你們此行能來相送,為了道義發聲,長歌感激不盡?!?

    “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不過還請諸位放心。”

    “當今陛下圣明,必然不會被奸佞蒙蔽,肯定會秉公處理此事。”

    話雖如此,但語氣卻讓人感覺有些低沉。

    百姓聽到蘇長歌這番話。

    再想起路上聽學子們所說的嚴院長,還有那些跪舔蠻夷的腐儒。

    心中不由同情起蘇長歌來。

    明明是不忍看見同胞被蠻夷欺辱,所以仗義出手的大丈夫。

    如今卻反被奸佞誣陷。

    即將定罪!

    霎時間,百姓們心中升起一股怒火。

    不行,我們絕對不能坐視蘇狀元這樣的仁義君子被奸佞陷害!

    這一刻,民怨沸騰。

    但僅僅只是這樣還不夠。

    畢竟民心是最容易被人引導的,隨便來個人挑撥幾句就會四分五散。

    所以,蘇長歌決定火上澆油。

    讓百姓們一直堅定不移的站在他這邊。

    唯有這樣。

    才能更改老皇帝的決定。

    唯有這樣。

    才能讓大晉民心向陽。

    也是唯有這樣,才能一掃之前的怯弱之風,讓大晉百姓齊心協力抗擊蠻夷!

    若是天下人人面對外族時態度剛烈強硬,豈會有和親納貢之說?豈敢腐儒在大晉土地上,公然偏袒跪舔蠻夷?!

    其實在文世杰一事上。

    蘇長歌本有無數更好的解決辦法,甚至只要掏出太子令牌就能解決問題。

    但他為何選擇最簡單粗暴的?

    不僅僅是為了博取民心,更重要的就是借此事喚醒百姓的斗志。

    若只是道聽途說。

    百姓們頂多是口頭褒揚兩句。

    只有親身參與其中。

    他們才能感受到那種為了公理、正義發聲,所帶來的酣暢快感。

    才能真正做出改變!

    隨即,只見蘇長歌開口道。

    “太學院學宮等腐儒毫無文人氣節,助夷欺內,向蠻夷卑躬屈膝。”

    “若人人如此,我大晉名存實亡!”

    “幸而還有沙場上浴血奮戰的將士,以及諸位心懷仁義的義士在,我大晉子民的脊梁才能免于被外族蠻夷踐踏。”

    “我大晉風骨才能堅韌不倒!”

    “而今日,長歌能得在場諸位仁義之士相送,頓覺此生無憾?!?

    “特贈詩一首。”

    “彰我大晉義士風骨!”

    蘇長歌抱拳行禮,神情莊肅,像是臨刑告別,一去不復回的樣子。

    看到這一幕。

    百姓們臉上露出沉重之色,望向他的眼神飽含敬意。

    也就在此時。

    蘇長歌的聲音在眾人耳邊響起。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大晉男兒郎?!?

    騎著白馬向西北馳去,有人問我是誰家的孩子,我乃是大晉的好兒郎。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正中靶心不差毫厘,飛騎射裂了箭靶。

    “長驅蹈蠻夷,左顧凌戎狄?!?

    我隨大軍平定蠻夷直搗敵巢,再回師橫掃戎狄驅逐敵騎。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來不將安和危放在心里。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連父母尚且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要說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那便早就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一心為國家解除危難,奮勇獻身,將死亡視為回歸故里!

    這首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黑山县| 都江堰市| 板桥市| 纳雍县| 光山县| 宁国市| 闸北区| 壤塘县| 关岭| 吉林省| 外汇| 灵山县| 甘孜| 洮南市| 东兴市| 屯门区| 搜索| 苏尼特左旗| 庆阳市| 东城区| 朝阳市| 阿巴嘎旗| 会昌县| 双鸭山市| 宿松县| 翁牛特旗| 临安市| 紫金县| 长宁县| 马关县| 宜州市| 建水县| 兴化市| 博客| 株洲市| 合川市| 寿宁县| 怀安县| 南和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