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趙大儒朝柳士原看來一眼,瞧著這人年紀雖小,卻是嘴巴子厲害,就不知學識如何?寒門出身,抱住顧大儒這條大腿,就有了底氣么? 出身便決定了他的命運,就算有顧明宗的幫襯,將來高中了,又如何?努力爭取而來的,不過是別人的起點而已。 趙滿并沒有將這柳士原放在眼里,便三兩句圓了這話題,倒也不想在此時與后輩爭論此事。 趙滿身為大儒說了話,隨后就邀顧大儒也說上幾句,原本顧明宗是沒有準備要說什么的,本就是學識交流,是大家一起來討論,這會兒被趙滿一提點,眾才子這么期待的看來,顧明宗只好開了口。 顧大儒不像趙滿,會以一位長者甚至身居高位的過來人口吻去提點后輩,這兒不是巴城,也不是他的公開課上,所以他不必去提點,他直接拋了一個問題,問他們?yōu)楹我獏⒓涌婆e試。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其實都心知肚明,科舉試是他們邁入仕途的唯一途徑,皇上登基以來便有了政令,世族貴子不以世襲、家族舉薦為榮,皆以天下才子一起參加科舉試方能步入官場。 所以世家子弟要想當官,就算他父親是一人之下的丞相大人,也得十年寒窗苦讀,中了進士才有機會當官。 這樣的機會算是皇上給予天下士子一個最平等的機會了,所以才有近幾年頻繁有寒門子弟高中的消息,造就了多少榜下捉婿魚躍龍門的機會。 無才子領頭答話,雖然都知道心思,卻無人敢真正的去說出自己的心思,這樣會顯得自己不太高尚。 顧大儒看著他們一個個無人答,心頭還是頗有些失望的,都是過來人,又豈會不知道呢。 于是顧明宗也不逼他們說了,趙滿卻覺得堂堂一位大儒,說個話題都沒人敢應的,自己門下這么多的弟子,怎么就不給師父圓了臉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