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趙滿冷笑出聲,輕輕一嘆,直搖頭,顯然對柳士原的回答很失望,底下的才子見了,也都明白了趙大儒的意思,個個對柳士原的回答也是不以為意了。 只有一旁的顧大儒卻在此事開了口:“只是學識上的交流,眾才子皆有發(fā)言的機會,皆可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說出來討論。” “若說誰對誰錯,并無定數,國子監(jiān)出考題,也是難以揣摩的,科舉試固然重要,但重要的還是朝廷要培養(yǎng)出一批為民為國的國之棟梁出來,而不僅只是應付考試。” “所以今日學識交流,重在交流,大家盡可放心的將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即可,若有異議的地方,便一起互相討論,也助大家開闊眼界,采納更多人的觀點。” 顧大儒的話還是有份量的,原本都隨趙大儒的意思而動搖的才子們,這一下終于靜心細細想柳士原剛才所說的問題。 其他里頭的才子不知不覺分成了兩派,不知疾苦的貴公子們又豈會有柳士原的這種體驗,里頭便有貴公子說道:“與其征收那小小商販二兩碎銀,不如每年舉辦一場義捐。” “城中權貴富紳,養(yǎng)成義捐之習慣,并在縣衙門外立下義捐碑臺,將做過好事的人都記錄下來,所得錢財,比這小商小販的雜稅收入不知多了幾倍。” 柳士原聽了皺眉,直接反駁了這位貴公子,說道:“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之類的言論,我認為沒有多大的用處。” “增加的雜稅,不是誰的義捐,而是對于個別能力強者擔起了鄉(xiāng)里的責任,互惠互利,如此是對當地百姓最好的公平對待。” 那貴公子被柳士原反駁得啞口無言,面上青一陣白一陣,而此人正是在趙大儒的行列,似乎這一話題爭輸了,他們就輸了一樣。 顧大儒身邊的朱大儒卻在柳士原說了這一番話后,真想拍掌叫好,果然柳士原這個孩子不會讓人失望,好在剛才努力的將人留下了,這才開始,就給對面一個下馬威。 等會兒他們出算術題,又能壓對方一籌,這一次學識交流傳了出去,所謂趙大儒也不過如此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