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柳士原抬頭看向他,直接說道:“先生說的問題,在我看來,我覺得這些題可能不會考,因為鄉間設私塾不過為鄉里貧寒的孩子開蒙的機會。” “私塾里的夫子個個多是秀才,就算不是秀才,只是一個老童生,我覺得他們能教導孩子,也是造福一方,是值得人敬重的。” “所以對他們這樣值得敬重的人,為何要有要求,難不成他們中童生中秀才,讀書數年還不足以他們去教導孩子開蒙?” “我便是生于鄉下的寒門子弟,便是這樣的夫子教導我中的秀才,我很感激他們給我們這樣的鄉下小子有了這個機會。” “而至于地方所收的雜稅,我在巴城之時,曾跟在師父身邊,親耳聽到師父與知縣大人的一番言談,說的正是地方財政收入支出的平衡。” “巴城山路多,我家入城修有主要官道,那是在我記憶中就有的,但還有很多偏遠的山村,是沒有官道出山的,甚至他們一生也不曾出過村頭。” “里長和村長,偶有入城聽指令,那也得翻山越嶺,有的直接被山中野獸叼走,這樣偏僻之地,若是能從地方商戶中收些雜稅,再用這些錢幫著這些村子修了官道,村里人就能走出大山,便能將自己種植的農產品賣到城里,獲得溫飽。” “所以我認為雜稅不是根源,若說稅重,我覺得田畝稅、丁口稅上可以減少些,這兩稅是不是重復征收苛刻了些?” 這話真是夠大膽的,在場的才子聽著這話,都變了臉色,質疑朝政,丁口稅和田畝稅向來就有,這有何不妥當,這么多年實施下來,不見哪處百姓民不聊生,也不見哪處百姓有說稅重無法繳上。 一項稅政好不好,不該是實施下去三年見效果,這都多少年了。 場中的才子們已經議論紛紛。 趙滿卻是才開口就被一個小小秀才給反駁了一通,他剛才的提點,也是國子監的意思,他可是前一任國子監祭酒,曾掌管大學,出過考卷一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