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顧大儒的一言一行都是標榜,也會有人注意著的呢。 難怪要將各縣學的才子叫了來,都得仔細挑選,這不,廣平來的才子可是早有準備的,又是一路南下經過多場辯論賽,早有經驗。 這會兒提出地方稅目的征用與地方收支持平的辯論,廣平來的才子是認為一定要給地方官員一些權力,添加些稅目,但不是給百姓增賦,主要是往來走商以及本郡的商人與富紳。 廣平才子一致認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之說。 這也算是與算術沾上了邊,地方增加稅目,可持平地方財政的開支,而不是處處由國庫下拔款項,又因路遙千里,平素繳上的稅賦在運輸上本就有風險。 因而出些策略,可解決不少麻煩,而地方官員只需要按要求按時間給戶部提供賬簿即可省去中間上傳下達的麻煩。 廣平的才子不愧是游學來的,一路上學到的知識比他們只守著書本讀死書的強了不少,他們的眼界也不是一般學子能比的。 范子居聽了,對這個話題頗感興趣,還朝柳士看了一眼,問道:“士原,你認為呢?” 柳士原想了想,說道:“我覺得這提議是不錯,但也有利弊。” “哦?” 范子居聽了,很有些意外,倒想知道他真實的想法,于是問他是何利弊。 正好底下巴城縣學里的金秀才起了身,他是第一個站出來反駁的才子,不僅反應快,也為巴東郡爭了光。 便是顧大儒也朝他看來,畢竟他門下的弟子,尚未起身相駁。 金彥三言兩語指出此策的弊端,天下為公,大同而治,行走商販的目的是帶動各城之間的經濟流動。 富紳積累的財富,也因他們的智慧和膽量,一步步積累。 增加的稅目從他們的身上出雖說讓天下的百姓歡喜,但這些富人自是不會同意,畢竟貧窮的正是這些辛苦百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