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就算加上咱們自己人,最少也得請40個工人,這么多人,廠地和吃飯都是一個大難題。” 聽了黃知秋的話,一家人頓時都犯起了難。 黃建軍道:“要不讓他們在自己家里編唄,編好了再拿過來交貨。” “不行,讓他們在自己家里做,質量難以保證。就拿這篾條來說,寬度厚度色澤都需要保證一致,你讓他們自己在家弄,肯定會有粗細不均勻的情況,做出來的粽盒也達不到要求,到時你是收還是不收? 收了吧,又沒辦法交貨,不收吧,又會引起糾紛矛盾,只要將人集中到一處,才方便我們監督和把控品質。” 黃開林贊同的點頭,“知秋說得對,茉茉好不容易才幫咱們找到這么一條賺錢的路子,咱們不能給她丟臉,務必要保質保量的完成。” 黃建軍忍不詮道:“要把幾十號人集中到一處,,起碼得蓋一間生產隊的曬谷場那么大的廠房才夠,而且最好是兩層,上面的一層用來存放成品,避免發霉受潮。” 聽到丈夫的話,劉枝忍不住咂舌,“天哪,那得花多少錢?” 黃知秋:“先得找村委會批地才行,沒地方,就算有錢也沒用。” 劉枝:“咱們辦廠也算是給村里創收啊,村委那邊應該不會為難吧?” 黃建軍:“那也得看是為誰創的收,村委會的那幫人要是沒好處,能管你死活?” 一時間,大家都有些泄氣,氣氛一下子沉悶下來。 過了一會,黃建軍期期艾艾的提議,“爸,要不,咱們找茉茉討個主意?她讀書多,見識廣,法子和門路肯定比咱們多。” 黃開林猶豫了半晌,抬眼看向女兒,“知秋,要不你給茉茉打個電話過去問一問?” 盡管心里不愿給女兒添麻煩,但眼下也實在想不出別的法子,黃知秋只得點頭答應。 第二天,天還沒亮黃知秋就出發了,擔心她一個人走山路不安全,劉枝還特地一塊作陪。 20里的山路,走了差不多快3個小時,到鎮上的時候剛好9點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