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8章 好事-《科舉后,我靠種田平步青云》


    第(1/3)頁

    縱然擔憂前路渺茫,為了活命,選擇進入南里的婦孺仍有三千之眾。

    三季稻實現量產之后,南里余糧充足,加之改良了紅薯、土豆、玉米、黃豆等飽腹作物的種植方式,就更不缺吃的了,但也沒有多到可以救濟幾十上百萬難民的程度。

    符合條件的婦孺登完記,    被帶到附近的臨時窩棚,每人分得兩個紅薯、一碗粥,次日一早又隨人從青峰群山西南邊的棧道小路離開,到了臨縣酆云縣楮山。

    半年前,寧鈺讓人將楮山納入保護范圍,而楮山的原住民早就不知去向。

    楮山緊臨青峰群山,因山勢平緩,梯田耕地成片。

    田地不過荒廢兩三年,重新開墾難度不大,用來安頓難民正合適。

    婦孺被帶到楮山安頓下來,有女民兵照看,大魚大肉沒有,一日三餐不缺。

    白日里。

    婦人下地勞作。

    有專人教她們科學的種植方法。

    當然,這些人除了教她們種地,還有一項監督任務,防止有人插科打諢。

    至于揪奸細什么的,順帶。

    孩子們不用下地,留在寨子里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諸如灑掃、摘菜、喂豬、喂雞等雜務,另外就是上午在大棚里讀書。

    最后就是每日一個時辰的操練。

    雖說人身自由受限,但好歹能安穩度日,有吃有喝有穿,還有書讀,難民心里已經很滿足。

    南里收容婦孺之事流傳開,不到兩個月,前來投奔的人數就從三千多人迅速擴張到十七萬余人,先到的難民種出的糧食難以為繼,    南里壓力倍增,    余糧迅速縮減。

    南里百姓從前能吃十二分飽,現在只能吃四分飽。

    與此同時,楮山已經不夠容納如此多人,于是寧鈺一拍板,將半個酆云縣都劃了進來。

    在寧鈺下令將擴大耕地面積后不久,東江王將小東江王救回南地,轉頭欲拔出南里這顆長在腹地的釘子,甚至親率大軍出征。

    大軍行到酆云縣,寧鈺孤身一人去見了東江王。

    兩日后,東江王退兵。

    和東江王達成協議后,寧鈺放開袖子大筆一揮,將與南里相鄰的四個縣全部囊括進來,把土地直接分給了難民。

    土豆、紅薯、玉米、芋頭、水稻……

    難民種出糧食,一半留下,一半上交。

    難民上交的糧食又用來養下一批接收的難民,每一批難民只能吃四個月分配糧,四個月后地里不出糧食,直接攆出去。

    而接收難民的范疇,    也不再局限于婦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澜沧| 阜平县| 沧州市| 壶关县| 明光市| 博爱县| 石景山区| 天全县| 新密市| 垦利县| 济南市| 广饶县| 萨嘎县| 丰都县| 桐庐县| 龙南县| 太湖县| 滦平县| 炉霍县| 洪泽县| 巫山县| 博乐市| 洛川县| 资阳市| 大厂| 永城市| 永春县| 腾冲县| 万荣县| 大足县| 稷山县| 滨海县| 高唐县| 田阳县| 西乡县| 礼泉县| 阜平县| 大关县| 天峻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