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樵夫的話剛好觸動小桃兒。 加上那一句‘有教無類’,師徒二人皆被折服。 金采萍不再吭聲,心里開始巡視,所謂的這個先生不論是不是修行之人,單說如此胸襟、見解、心境便遠超常人,想必是不拘世俗禮法的飽學博士。 當然了,修道之人并不是只和修行者交往,許多賢者、學士都可為友,無關身份地位,僅求志趣相投。 樵夫講述的這位先生,令金采萍萌生結交念頭,無論如何都要與他相識,就算成不了摯友也得一睹風華。 于是,金采萍甩了甩拂塵,按捺內心激動,問道:“這位先生想必是個了不得的才人,貧道生平好結交朋友,既然今日有幸遇見,怎能錯過相識的機會?還請閣下明示先生的居所,貧道當立刻協弟子前去拜會?!? 金采萍剛說完,帶著淡淡桃花香的清風拂過,彌散翠綠林間。 聽了這話,樵夫長長嘆氣,說道:“不瞞道長,俺們已經幾個月沒見到先生了,也不知他現在情況如何?!? 見樵夫惆悵,師徒二人不解,連忙追問。 可師徒二人不曾想,聽完接下來的解釋,更期待見到這位先生。 只聽樵夫繼續講道:“在幾個月前,俺們不知是怎么回事,桃花山上降下霧靄,時常伴隨惡風襲來,讓人難以靠近。倘若硬著頭皮迎上去,一晃神的工夫,不知怎得就會被吹下山。自那以后,俺們有時間就去試一試,可惜登不得桃山寸步?!? “對了,先生姓秦,名叫秦明??上壬夏?,據說是前些年患上了眼疾,看不見任何東西。平日里都是俺們這些村民給先生送糧食瓜果,接濟先生的生活?!? “如今幾個月過去了,俺們上不去山,也不知秦先生如何。但俺們的娃娃都住在山上,也是幾個月沒下山,應該能幫襯著秦先生打獵、種菜,不愁吃穿吧?!? 樵夫說到此處,不禁憂心忡忡。 一個文弱書生,還是個盲眼人,孤身住在桃山上,能生活的如意嘛? 每每想到這些,樵夫就會擔心。 秦先生是多好的人哪…… “唉!” 樵夫無奈嘆氣,再次扛起扁擔,趁天黑前下山。 見樵夫是真情流露,小桃兒也擔心起素未謀面的秦明先生了。 唯有金采萍心中暗疑。 之前的那些話,樵夫邏輯清晰,不像胡言亂語。 唯獨剛才的幾句,有很大講不清、道不明的成分,最大的矛盾是村里的娃娃幾個月不下山,村民們居然不著急? 金采萍沒直接揭穿樵夫。 任由樵夫離開,金采萍瞇了瞇眼,帶小桃兒繼續向前。 根據樵夫所言,那位先生就住在山上,走過樹林是一片桃林,穿越桃林便是上山的路。 小桃兒跟在師父身邊,期待見到世外高人。 不知走了多久,正如樵夫說的,樹林的盡頭是嫣粉桃園。 準確說是一片小桃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