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風雨-《從衛所到帝國》
第(2/3)頁
親自巡視撫順、虎皮驛前線,召集流民、修繕城池、布防兵馬、挖掘壕溝,安定人心。
向各衛治下達命令,淘汰、招募軍士,補齊遼東軍額定十三萬四千四人。
同時上書萬歷請求在遼軍原額外再征新兵,各以三萬人馬守叆陽、清河、撫順、柴河四路。鎮江、寬奠一帶東臨朝鮮、北御建州,駐兩萬兵。遼陽為遼地中心,駐兩萬兵。金、復、海、三岔兒河四地共設兩萬兵。
合計十八萬大軍!
但畢竟只是計劃,來自后世的趙安知道這并未得到萬歷皇帝的允諾。
因為裝備十八萬大軍所需的甲杖器械、馬匹、糧餉是一個天文數字,即便是靠著礦稅積攢下不小家當的萬歷要負擔高達三百萬兩的巨額開支也非易事。
明眼人都能看出就現在的形勢,解決建州叛亂短時間內已經是不可能,而維持如此龐大規模軍隊所需的銀兩是巨大的。
遼東終歸只是大明的一部分,如今像是巨大的沼澤,不斷吞噬著帝國的人力、物力。
日益加重的遼餉開支為朝廷帶來了財政危急,百姓負擔更加沉重,間接引起了后來那場席卷大明的猛烈風暴。
作為主管屯兵的軍政僉書,趙安當即有了打算。
提筆蘸墨,一道道命令被下達至右衛境內各堡駐軍。
令人送走書信之后,趙安總算有了短暫的空閑。
歸來數日,因事務繁忙,他還未曾看看城內的新氣象。
走出屋門,趙金正侍立在門外。
“隨我出去走走。”
“諾。”
“去書院看看!”
很快,身穿便服、持刀的一行五人來到街上。
“是趙大人!”
“小的見過趙將軍。”
時隔多日,再一次見到趙安的百姓顯得很激動,還有心安。
“鄉親們好啊。”
趙某人把玩著手里的核桃,一邊與鄉民打著招呼,一邊朝學堂走去。
未進院,先聞聲。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朗朗書聲入耳,幾人自覺地站在屋外等候。
待整篇《離騷》讀罷,趙安這才緩緩進入房內。
房內的少年學子剛想出聲,卻因夫子凌厲的眼神又將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建始县|
盈江县|
会理县|
高安市|
沁水县|
龙川县|
卓资县|
营山县|
顺平县|
茌平县|
曲麻莱县|
天峨县|
五家渠市|
灵宝市|
弋阳县|
浦江县|
中牟县|
舞阳县|
常熟市|
宜黄县|
天台县|
肃宁县|
海林市|
汝州市|
柘城县|
长岭县|
大洼县|
涞水县|
工布江达县|
堆龙德庆县|
荣昌县|
佛冈县|
南丰县|
桃园市|
曲水县|
夏津县|
陈巴尔虎旗|
酉阳|
济南市|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