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二波法令一旦開始執行下去,真正可怕的阻撓力量,就會接踵而至,就會伸出魔爪。 這些阻撓力量,可不再是甘龍杜摯那樣的瘙癢似的反抗了。 甘龍杜摯雖然反對變法,但至少是公開反抗,是在臺面上明著來的。 與他們的對陣,勉強可看作君子之爭。 與這樣的敵人對陣并不可怕。 所以梁元也不想立即對他們做得太狠。 但除了甘龍杜摯,還有暗里反對變法的。 這些在臺面下陰著來的敵人,就可怕多了。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日后商鞅身死,正是因為沒能及時清除暗中的敵人,導致秦孝公死后,自己隨即被陷害被車裂而死。 梁元必須對付所有明里暗里的敵人。 因為秦始皇和項羽的焚書,包括六國的史書記錄在內的很多諸子百家書籍,都是早早地就被毀掉了。 所以這個時期的歷史,現代史書上記載得不怎么清楚。 所以,暗中的敵人到底是誰,到底有多少,除了贏虔等幾個外,其他的,梁元也不怎么清楚。 他雖然也撒下不少密探偵伺,但世族老油條并非傻子,所以效果不盡理想。 這些日子以來,梁元考慮了不少。 公孫鞅的確是個不錯的幫手,但他,還是有些過于自信輕敵了,更是不善于應付暗中的敵人。 這也是他日后為何在秦孝公死后,即被世族敵人害死的原因。 梁元需要一個更加目光如炬,更懂這個時代的幫手。 那便是此刻還未出仕的孫臏。 (其實孫臏并非本名,是他后來受龐涓陷害被施以臏刑后,后世取的名字,他本名知名度過低,本書為了表述方便,就用孫臏這個名字叫他了) 按照原來歷史軌跡,孫臏將在齊國出仕,然后名垂千古。 田忌賽馬,他讓田忌以弱勝強,擊敗齊威王。 而他指揮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即著名的圍魏救趙和圍魏救韓。 在這決定當時天下大勢的兩戰中,孫臏以齊國弱旅對陣魏國武卒,連番大獲全勝。 魏國武卒是當年的名將吳起在戰國初年所建立,是實至名歸的戰國第一精銳,奠定了魏國在戰國初年稱霸百年的基礎。 孫臏徹底摧毀了魏國的首霸地位,第二次讓戰國走勢發生重大改變。 這些名傳千古的杰作,無不體現著孫臏的無敵手段。 若有兵圣相助,何愁大事不濟? 更何況如此人才,絕不能讓他落入別國呀。 現在的孫臏還沒有遭受龐涓迫害,正是年輕有為躊躇滿志的時候,找他不是正得其時? 不過,如今孫臏應該正在魏國鬼谷子門下隱居修學,又或者在魏國其他地方游學。 有了孫臏相助,他便可以將許多事情放心地分配給孫臏去完成。 而自己則不用再每日小心翼翼地去關注那些讓人焦慮之事,可以騰出手來做其他的事情,比如搞點什么新創造之類的。 而如果去找孫臏,現在就要出發去魏國了。 但梁元猶豫了。 因為他不知道會離開多久,畢竟這時的交通可沒有現代那么便利,找孫臏也可能沒那么順利呀。 離開太久,這變法會成什么樣? 梁元反復考慮著,但他很快釋然了。 現在變法主體框架已經確定,就剩下督促執行了,其實執行這個東西,可以先拖一拖的。 所以留下公孫鞅在國內足以應付了。 他也相信,自己離開后,公孫鞅必定能夠應付局面。 因為,商鞅變法本身不就是由他完成的么? 確定清楚了這一點,梁元終于下定了決心。 自己必須立即去找到孫臏出山幫忙。 變法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卻不是頒布法令本身,而是徹底清除變法的敵人! 只要能夠消滅變法之敵,變法之事自然暢通無阻! 消滅變法之敵,還是很用得著孫臏這種謀略超群,又善于打造軍隊和使用兵法的人。 以后秦國東出,也用得上孫臏。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按照這個時間,孫臏即將收到龐涓的邀請去魏國面試了。 而這,其實是龐涓的陰謀。 孫臏將要被龐涓挖去膝蓋成為廢人。 所以來不及了,梁元想到這里,決定趕在這事發生以前收服孫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