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蘇昱把合作方案,放在江觀徐的面前,說道:“你先看一下合作方案,我們再詳談。” 這個合作方案,是蘇京墨準備的,非常詳細,只要江觀徐看過之后,就會明白兩家公司合作的要點,以及方式,不需要他再過多的解釋。 江觀徐收起了所有的輕視,而是很認真的看起了合作方案。 在看了合作方案后,江觀徐卻是皺起了眉頭。 當然,并不是合作方案的條件不對等,也不是對江氏集團不公平,在合作方案上,兩者處于平等的地位,義務和責任都是對等,沒有不公平而言。 而江觀徐之所以皺眉,也不是合作方式有問題,僅僅是因為新人生集團的訂單,不是訂單太小了,而是訂單量太大了。 江觀徐在看到合作方案后,就知道新人生集團真的決心進軍汽車行業,因為新人生集團想要和江氏集團合作的地方,就是采購汽車內外飾,都是造成所用的,這無疑說明新人生集團是想要自己造車。 新人生集團想要造成,這是好事,想要和江氏集團合作,這更是好是。 但江觀徐認為新人生集團在汽車行業,沒有一點基礎,完全的零基礎零優勢,就算是想要造成,也要謹慎,前期以小批量生產為主。 畢竟,在沒有真正進入市場之前,誰都不知道有沒有消費者買單,如果沒有消費者想要的話,生產越多,虧損越多。 但新人生集團在這次的合作中,一年的訂單量是非常大的,完全不是小規模的試水。 對于江觀徐來說,可以接到大訂單,那當然是好事,但他也要考慮其中的風險。 萬一,接受了這個訂單后,生產到一半,新人生集團的造車失敗了,那后余訂單還可以繼續生產嗎?資金可以收回來嗎?以及新開辟的生產線,又應該怎么安排? 這些都是江觀徐需要考慮的問題,并不是訂單越大越好,也要考慮合作者的整體實力。 新人生集團的實力很強,這是不假,但主要都是互聯網和半導體,至于汽車行業會是如何,那是不好說的。 更何況,汽車行業那么龐大的試車,早就引得很多人覬覦,每年都會新品牌誕生,但每一年倒閉的汽車品牌也是不好。 多少汽車品牌,一年都賣不到幾千輛,甚至有汽車品牌,一個月的銷量只有幾十輛都有,虧損是非常驚人的。 而這些汽車品牌,在成立的時候,不少背后都是有大企業支撐,資金都非常充足,但最后都是失敗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