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臨近十五,夜空中懸著的彎月漸至飽滿,但今晚云翳厚重了許多,月色若隱若現,起了一陣風后,夜闌小雨紛紛落,淅瀝瀝的雨聲,沁入了寂靜的餐室內。 青銅雁魚燈散發著柔和的光線,暈黃就鋪滿了整間餐室,長條形的食案上擺著幾道應季時令蔬菜,韭菜、芹菜、豆芽以及農戶送來的新鮮鯽魚,鮮美的食材往往只需簡單的烹飪,配料反而顯得多余。 蕭欽之與蕭韻之打鬧嬉戲了一陣,移至餐室,規矩的坐在食案的南側,蕭母坐在北側,花姑、蔓菁與木槿則是稍后在另一處用餐,封建禮法深入骨髓,尊卑有別。 蕭母是出自清河崔氏分支,自小守禮,跪坐姿勢端正,食不言,連帶著兒女們都受其影響,便是古靈精怪的蕭韻之,吃飯時也得收著性子著,細嚼慢咽。 窗外的雨聲淅瀝瀝,燭火下的晚餐靜悄悄,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蕭母吃了半碗,擱下了竹箸,慈愛的目光與柔和的光線相互交融,落在了一雙兒女身上,不覺會心一笑,這尋常的溫馨一幕,便是幸福。 餐室的西側有一間小道場,終年供奉天師道“三清”,有的還同時供奉“四御”,蕭母是一個虔誠的天師道信徒,信“鬼神”之說,自蕭欽之之前落水后,每天晚餐后都要去上香祈福。 從蕭欽之三姐弟的名字就能看出,名字后綴“之”字,這是天師道信徒的標志。因天師道信徒入教需繳五斗米,故又名“五斗米”教,魏晉人大多信奉,即便世家大族也不例外,亦如王羲之和他的幾個兒子,名字都后綴“之”字。 餐后蕭母離去,蕭欽之兩兄妹免不了互相打趣幾句,隨后蕭韻之與花姑去洗浴,蕭欽之則是在回廊上看了一會雨,便回了“夜散室。 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漫漫長夜,無心睡眠,唯有窗外的雨聲作伴,蕭欽之果斷提起筆,繼續練“顏楷”,書法一道,天賦是其一,毅力尤甚,世間八萬字,唯有“苦”字不最難得。 這是一條孤獨的路。 蕭欽之一口氣寫滿了三張紙,方才停下筆,直起了身子,轉著手腕歇歇,抬頭一瞧,隱約看到門前的回廊上似是站著一個人。 待蕭欽之走出門去,才看到族長蕭清抱著棋盤,提著兩壺棋子,一邊聽雨,一邊屋外等待,春雨打濕了他的衣袂,浸透了他的鞋襪。 族長蕭清聽著聲響,回過頭來,看著置身于燈火里的蕭欽之,笑道:“寫好了?” 蕭欽之沉默應對,心里慪氣,往日里存在感極強的族長,今天非必要不出聲,成了一個旁觀者,怎能讓人不惱? 只是點點頭,引族長進屋里來。 蕭清也不惱,笑嘻嘻的坐下,擺開了棋盤,遞過黑子,道:“先來一盤,才是要緊。” 蕭欽之不作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