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魏曕帶孩子們逛了一日的金陵, 黃昏時分才回來。 殷蕙來到前院,就見長風懷里抱著一摞大大小小的匣子,很像以前這時候的金盞、銀盞。 殷蕙的嘴角就翹了起來, 意有所指地看向魏曕。 魏曕則問她:“身子好了?” 殷蕙就知道,魏曕已經看穿了她的小把戲。 看穿又如何呢, 養孩子可不是簡單地講講道理,她就是要魏曕也嘗嘗帶孩子的不容易。 他的心夠硬, 那怎么還縱容孩子買了這么多東西? “給我瞧瞧,都買了什么。” 出于好奇,殷蕙讓長風將東西抱到廳堂擺在桌子上, 殷蕙一樣一樣地拆看起來。 拆著拆著, 居然還看到一盒胭脂。 魏曕在那邊喝茶, 毫無解釋的意思,衡哥兒道:“娘, 這是妹妹為您挑的。” 殷蕙的心立即化了,抱起寧姐兒親了一口。 魏曕瞥了母女倆一眼。 殷家在平城有一間胭脂鋪子, 那也是平城最有名的胭脂鋪,殷蕙用的胭脂都是殷家特供,到了金陵也沒有變過。白日路過胭脂鋪子的時候,寧姐兒非要進去, 他解釋了寧姐兒也不聽,平時那么可愛的女兒,固執起來竟然油鹽不進,魏曕總不能看著女兒哭,只好由著寧姐兒親自挑了一盒。 殷蕙繼續拆, 看到了衡哥兒心儀的那方硯臺。 殷蕙可是識貨之人,她震驚地看向魏曕。 魏曕默默喝茶。 殷蕙也沒有說什么, 真要調侃,留著晚上夫妻倆單獨相處時更合適。 所有東西都看完,殷蕙發現,寧姐兒買的東西最多,其次是循哥兒,衡哥兒的最少,不過若論起價錢,衡哥兒的硯臺是最貴的。 說說話,洗洗手,一家人先吃飯。 飯后,魏曕難得沒有檢查孩子們的功課,而是當著殷蕙的面,讓三兄妹并肩站到他面前。 衡哥兒、循哥兒都站得筆直,寧姐兒把這當成了什么游戲,傻乎乎地模仿哥哥們,滿臉都是笑。 魏曕看眼嬌憨的女兒,對著兒子們開始了說教:“父王小時候,你們皇祖父教導我,為人要嚴于律己,衣食起居不能鋪張浪費,銀錢也不能亂花。” “父王十歲以前,每個月的月例銀子是五兩,十歲以后提為十兩。” “你們說說,五兩銀子多嗎?” 魏曕先看向衡哥兒。 衡哥兒剛要開口,魏曕道:“說實話,不許巧言敷衍。” 衡哥兒只好閉上嘴巴,頓了會兒再看著父王道:“多與少,要看一個人想買什么,如果他只想買一串糖葫蘆,五兩銀子很多了,如果他想買一方頂級好硯,五兩便是少得可憐,遠遠不夠。” 他已經猜到父王的意思,慚愧地低下頭。 魏曕又問循哥兒。 循哥兒看眼哥哥,低著頭道:“多。” 魏曕最后問寧姐兒。 寧姐兒學二哥,脆脆道:“多!” 魏曕冷聲道:“是很多,金盞銀盞是你們母親身邊的大丫鬟,日夜服侍五個月,在不犯錯的情況下才能攢夠五兩銀子。外面的百姓,一畝地的所有糧食收上來,也就賺一兩銀子,百姓要連續種上五年,才能賺五兩銀子。還有街上賣糖葫蘆的小販,一串糖葫蘆賣兩文,純利按照一文算,他需賣出五千串糖葫蘆,才能賺五兩銀子。” “窮苦百姓之家的孩子,平時能有兩三文錢都開心得像過年,父王因為生在王府,從小錦衣玉食,哪怕什么都不做,每個月都能領取五兩銀子的月例,父王覺得五兩很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