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過門不入因大公-《成語生香之西周之前》
第16章 過門不入因大公
——大禹治水的傳說
詩曰:
共工癲狂發酒瘋,平原沃野卷山洪。
大禹治水十三載,過門不入因大公。
各位看官:
前面,小子講了從盤古開天地到三皇五帝時期的神話傳說,這其中,還穿插了愚公、精衛、望帝的傳說。從今天起,下官開始講述夏朝第一代國君大禹及以后歷朝歷代的成語故事。
大禹,姓姒[si],名文命,字(高)密,為黃帝玄孫。傳說為夏后氏部落首領,通過禪讓制得到帝位,是中國奴隸制創始人。
言歸正傳。
大家知道,帝堯前期,先是十日并出、群兇作孽,大羿均一一剪滅。到了后期,共工連年肆虐,弄得民不聊生。帝堯只好又訪賢治水福民。經眾臣推薦,命令鯀[gun]去治水。誰知鯀用水來土掩的笨法,治了九年一些兒成效也沒,白白耗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虞舜接替堯后,處死了鯀,讓其兒子禹繼續治水。
禹汲取父親治水教訓,就帶領契[xie]、棄及徒弟多人,跋山涉水考察水流源頭、走向,并在重要地方做了標記,方便治水時參考。據說有一次,眾人走到今山東境內一河邊,天上突然風狂云癲、電滾雷奔、大雨傾缸,頃刻山洪卷土,卷走了不少人。幸存的徒弟們十分驚駭,因此,后來有人就把此河叫作“徒駭河”。
經過辛苦考察,禹認為只用堵的方法不行,須用開渠排水、疏浚[jun]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入大海。工作中,他靠前指揮、親力親為,戴箬[ruo]笠、舉鐵鍬[qiao]、掄?[jue]頭、端畚箕[ben ji]、運土礫[li]。就這樣,經過十三年的櫛[zhi]風沐雨,終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家家恢復了雞子咯咯、鴨子嘎嘎、白鵝啊啊的歡快,田野重現出麥穗涌金、稻花飄香、仙桃累枝的喜悅。
治水工作非常艱辛。據說,禹接受治水使命時,和妻子涂山氏才新婚第四天。十三年中,三次路過自己家門,他都沒來得及進去看看。有一次,妻子生下了大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啼哭,禹恰巧在門外經過。聽見嬌兒的嬰鳴,雖然十分欣慰,但因任務緊急,硬是懷著深深的內疚狠下心走了。至今,鄉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一過家門聽罵聲,二過家門聽笑聲,三過家門捎口訊,治平洪水轉家中。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話,是禹舍小家、顧大家的生動鮮明寫照。
禹因治水有功,被人尊稱為“大禹”。舜年老后,大家都推選他為繼承人。舜崩后,他就繼任了部落聯盟首領。后來,他兒子啟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稱他“夏禹”。
各位看官:
常言道:“這獎那獎,不如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難比人民的口碑。”大禹一心為公、治水福民的精神令人感動,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必將永遠傳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