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至于黃去疾,雖然依靠著日后的那些詩文闖下了不小的名氣,但是畢竟肚子里也終究除了那些所記得的歷史文獻外,也就沒什么東西了。 但是依靠他后世的眼光,評判這個時代的弊端,自然是無往而無不利,再加上其有過目不忘的效果, 這些日子以來,也是看了不少的文學書籍。 不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至少面對一些這種場面,還是極為輕松的。 故而,眾人也都紛紛更加敬佩了幾分,就連解禎期也是忍不住贊嘆連連。 這些人聊了好一會后,終于詩會也正式開始了, 一眾趕來的士子們紛紛朝著里面而去。 因為來的人較多的原因,所以并沒有哪一間的房屋能夠容納的了這么多人,好在外面的廣場足夠大,再加上今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并無多少冷意,所以正式場地也就設在了廣場上。 大廣場上,一排排座椅桌子擺的整整齊齊,卻是人人有份,一人不落,相反,還多了不少的座椅出來。 至于座位次序,除了最前排的那些之外,剩下的也就都是隨意了,并沒有規定必須如何就坐,但話雖如此,實際上大家都是不約而同的讓那些才華出眾或是家中背景較深的人先行挑選。 眾人落座之后,詩會也就正式開始了。 黃去疾坐的位置并不靠前,他和解禎期、楊恭、徐欽等人相互而坐, 卻是靠在一起, 諸多學子如同他們這般不在少數,基本也都是與朋友靠在一塊。 坐在前面第二位的,則是那日里在淮青坊中為黃去疾研墨的夏珫,他身為戶部尚書之子,自然也是有著資格坐在那里的。 說來也是好笑,昔日與黃去疾有過幾分斗詩的解禎期反倒是如今和他走的極為親近,與夏珫反倒是沒有那么親近,不得不感嘆一聲。 不過話雖如此,也是因為夏珫身為戶部尚書之子,平日里也沒那么多空閑來找黃去疾,而黃去疾身份較為低微,自然也是沒有往戶部尚書家跑。 夏珫左顧右盼,好似在尋找著什么蹤影一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