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廣播站站長將手里的稿件交給了廠播音員于海棠,并且叮囑于海棠在今天下午的廣播中播出去。 “哎,知道了站長” 于海棠接了文稿過來準備先過一遍,等一會兒朗讀起來也順暢。 第一份文稿還算正常,就是給剛復工的工人們鼓鼓勁兒,說了新年的祝福和新年的工作目標。 可熟悉了第一份新聞稿后,打開第二份卻是關于李學武救人的報道。 “這不對啊,這都是年前的新聞了啊” 于海棠翻了翻文稿,這才知道怎么回事兒,原來是被救的那個村里人來感謝,可是不知道李學武在哪工作,就知道是城里的干部。 說來也是巧了,有記者去鄉下采風,知道了這件事兒。 那名記者又是知道軋鋼廠這邊的報道的,所以便轉載了鋼鐵報并加了評論文章。 于海棠翻開的文稿下面還有李學武帶領紅星軋鋼廠和地方局下屬的兩個街道所精干隊伍打擊犯罪的新聞報道。 寫的最驚險刺激的,又蕩氣回腸的,便是李學武上水塔救人并且擊斃犯罪分子的那件事。 那三個人成名人的愿望最終也沒有實現,連個人名都沒有。 《勇闖敵陣智救人質,三名犯罪分子伏法》 于海棠是不知道李學武最近發生了這么多的事兒,新聞報道看的是心潮澎湃,激動莫名的。 尤其是看到李學武抱著那個女人質走出水塔的照片,更是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個女人質。 “太有英雄氣概了,太…太……” 于海棠這會兒也激動的找不出詞匯來贊美李學武了。 翻到最后便是李學武在軋鋼廠的工作總結和地方局這邊的工作情況報道,順便做了任職地方局副處長的報道。 這些宣傳報道全是地方局和軋鋼廠這邊溝通的結果,為的就是給李學武造勢。 地方局的宣傳干部得了鄭富華的交代,跟軋鋼廠這邊的宣傳干部進行了溝通。 軋鋼廠這邊的干事不敢決斷,直接匯報給了主管宣傳工作的聶副廠長。 聶副廠長不想沾李學武的事兒,便又將此事推給了楊廠長。 楊廠長在與地方局的宣傳干部溝通后,終于明白了地方局想要干什么了。 地方局的意思很明白和直接,就是打造出一個先進典型來。 以軋鋼廠的保衛處為典型,以軋鋼廠的保衛工作為標準,整合和提升地方局管轄范圍內工廠的保衛力量。 宣傳的步驟也很有指向性,先是大面積報道,突出李學武這個典型,用一些真人真事兒側面報道李學武和保衛科的工作成果。 然后就是由地方局組織學習報告會,讓李學武去巡講。 接著就是自地方局而下的大討論,大學習。 再就是參觀實踐,讓軋鋼廠這邊準備一個匯報表演,讓那些土鱉看看什么叫真正的保衛。 到時候地方局將會正式地宣布加入紅星訓練場聯合單位,參與紅星訓練場的項目建設。 并且成立聯保共建單位合作協會,并且投資訂購專用裝備和改裝車輛,用于敬務人員和敬務裝備上的提升。 至于為什么這么做,地方局這邊跟楊廠長說的很明白。 得先讓地方局出錢,帶著各個工廠的保衛部門一起出錢加入進來。 地方局出錢了,各工廠才跟著出錢。 錢到手后,地方局的錢,不用劃賬,各工廠的錢,三七分賬。 地方局三,軋鋼廠七。 軋鋼廠可以接到學員培訓、裝備改裝訂單,紅星訓練場又可以加入新的聯合單位了。 這入場建設費還是要有的,不用多,跟大冤……大單位華清學校一個標準就成。 而地方局這邊將會得到一套車輛裝備,更多、更團結、更得用的聯保力量。 地方局能有什么壞心思呢,無非是想要給大家一個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罷了。 楊廠長一看這是好事兒啊,暫且不提軋鋼廠這邊能獲得多少好處。 單說這一次的大調整,李學武一定是要進步的,這是成立工作組就已經默認了的事情。 那對李學武任職也是要進行宣傳的,因為李學武的年齡和工齡。 如果不了解李學武的工作成績,一定會不滿意廠領導做出的決定。 所以對李學武的以往工作成績也是要加大宣傳力度的,現在有個一石二鳥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在楊廠長點頭后,李學武的“好大哥”徐斯年便叫來了新收在麾下的廣播站站長。 徐斯年嚴肅地交代了這是一次正治任務,必須圓滿地完成廠長交代的宣傳工作。 所以于海棠才接到了這么多關于李學武的宣傳報道。 這還僅僅是在軋鋼廠呢,在其他領域的工廠和單位已經開始了宣傳工作。 可以說這一次是地方局搭臺,軋鋼廠唱戲,得利兩家分的良好局面。 于海棠是個特別感性,也特別沖動的人,讀了一下午的新聞報道,對李學武的那顆心又活了。 先前因為李學武有女兒,所以于海棠便果斷放棄了李學武。 一個黃花大閨女,憑什么給人當后媽啊? 如果自己長得丑也就算了,關鍵是于海棠覺得自己在軋鋼廠還算是出眾的。 這也是于海棠謙虛著說了,說起來,這于海棠的相貌、身條兒確實出眾。 有人說這于海棠就是軋鋼廠的廠花,雖然是戲言,但也能看得出工人們看于海棠的態度。 但隨后于海棠打聽到,這女兒不是李學武親生的,是撿來的。 于海棠便一直猶豫著是不是再去找李學武。 最近因為李學武不在軋鋼廠,所以于海棠也沒抓著李學武的影兒。 去了幾趟李學武的辦公室人都不在,還惹的治安股的韓雅婷查了她一次。 所以直到今天,于海棠才算知道了李學武最近在做什么。 不凡的人,終究是在做不平凡的事兒。 于海棠望著報紙的那張“英雄救美”的照片有些癡了。 初四一歇班兒,于海棠便來了四合院,準備來看看李學武的家庭情況到底是咋樣的。 進了四合院的院門便被門房值班的三大媽攔住了。 “海棠,你怎么來了?” 于海棠見是自己姐姐的婆婆,便笑著說道:“我來看看我姐,我姐在倒座房呢嘛?” 三大媽看了看于海棠手里的小包,沒好氣地說道:“沒在,早上我見她推著車子出去了,要不你下午再來吧”。 三大媽顯然對于麗這個兒媳婦兒厭煩到了一定程度,就連于麗的親戚來都不想讓進屋里待一會兒,生硬地往出趕。 這還是大年下呢,就算是鄰居來串門還得說進屋待一會兒呢,哪兒有直接往出趕的道理。 于海棠倒是沒在意三大媽的態度,閆家什么德行她也不是知道的一天兩天了。 這也是為什么她跟閆解成在一個廠子里上班卻是不來往的原因。 閆家太各色了,辦事兒處處都透露著小氣,這就是于海棠對閆家的印象。 “大媽,我在這兒等我姐吧,來一趟怪不容易的” 說著話也不管三大媽的臉色,直接進了門房。 “你……!” 三大媽驚訝了一句,也就隨她了,再怎么說都是自己家的拐彎兒親戚,鬧起來不好看。 再說了,這門房又不是自己家,還能擋了人家在這兒等自己親戚啊。 于海棠進了門房左右看了看。 “還別說,這屋挺敞亮啊,你們院兒可真團結,能想出這么招兒來”。 摸了摸炕,還真是熱的,而且炕席還挺干凈。 這也是因為一直都有人值班的原因。 白天是院里的老太太或者老娘兒們,晚上是院里的年輕小伙子。 “嗯” 三大媽從嗓子眼兒里應了一聲便繼續做自己的針線活了。 這也是白天值班這些娘兒們的日常了,縫縫補補,織個毛衣啥的。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晚睡的小年輕們都來這邊打撲克。 也都不玩錢的,就輸贏個玉米粒,玩個熱鬧。 一大爺知道這邊兒不玩兒錢的,索性就沒管。 小年輕們晚上睡不著,總想著調皮搗蛋,挨家去掏屋瓦下面的家賊,鬧得院里吵吵鬧鬧的,還不如都攆到門房炸去。 這些小年輕大多數都抽煙,門廳的窗子開著,就跟往出放煙霧彈似的。 于海棠坐在炕上問了幾個問題,三大媽都是嗯嗯啊啊的,就是不接茬兒。 這可難不倒于海棠。 “大媽,您吃糕點兒,我從家帶來的” 三大媽一抬頭,便見于海棠手里拿著一塊糕點抵在自己眼前。 “這……這多不好意思,這是給你姐帶的吧?” 嘴里說著不好意思,三大媽的手已經把糕點接了過去。 不怨這個時候的人沒有見識,一塊兒糕點就能被收買,實在是這個時候這種糕點也不是常吃的。 像是三大爺家,糕點是不可能的,但凡能換成最低級別糧食的東西都會變換成最低級的。 像是紅薯一類的,在三大爺家是常有的口糧。 吃了一口帶著絲絲甜味的糕點,三大媽的嘴就跟解開了棉褲腰似的,啥都跟于海棠說了。 “大媽,李學武家幾口人啊?” “那李學武住哪兒啊?” “哦,那誰幫李學武帶孩子啊?” 三大媽回答了于海棠三個問題就知道這姑娘的來意了,根本不是來看她大兒媳婦兒的。 “你是來看李學武的?” 聽見三大媽問,于海棠直爽地回道:“是,我挺仰慕李學武的,這不是有方便條件嘛,就來看看”。 “嘖嘖嘖” 三大媽撇著嘴說道:“你來的晚了”。 “嗯?咋了?” 于海棠就是這么直爽的人,說好聽的叫敢愛敢恨,說不好聽的就是這個姑娘有點兒彪。 三大媽也覺得這于海棠有點兒彪,輕聲對著于海棠說道:“昨天,李學武領對象回來給家里看了,他們家人可相中了”。 “啊?!” 聽到這話于海棠便是一聲驚呼,隨后問道:“他們訂婚了?” “哪兒啊” 三大媽笑著說道:“就是領家來看了,訂婚還早著呢,不過那姑娘長的確實標準”。 于海棠不信邪地看著三大媽問道:“比我還漂亮嗎?” “額……這……” 三大媽看了看手里的糕點,果斷地說道:“哪兒啊,比你差遠了”。 “那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 于海棠一揚頭,看著三大媽說道:“長得沒有我漂亮,家世有我好嗎?” 說到家世,于海棠還是很自信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