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過去的1996年,國家吃了好幾次啞巴虧,他至今都還記憶猶新呢。 所以,如果陳哲真能做到了他所說的那些,那么國內的全球定位系統,相信很快就能實現了,那肯定能為國家帶來巨大的深遠影響。 別的不說,單說這份火箭回收技術,就足夠讓西方重新認識一下中國了。 這種籌碼和利器在手,放在國際間的合作上,是真的能換取到無數利益和訴求的。 這一點,張銘很清楚,他也相信陳哲更清楚。 但陳哲還是很委婉的免費交給了國家,這也是張銘幾次對于陳哲的請求,都毫不含糊的原因所在了。 因為他值得上面去幫助啊! 就是這么簡單…… 陳哲就笑了,“那就算是為了張叔的這份人情,我也得盡心盡力,早日實現這個火箭回收技術了,您就等著瞧好吧。” 陳哲說的云淡風輕的,但心里卻很清楚,自己其實是很有把握的。 其實,火箭回收也就兩個環節。 一個是讓一級火箭在分離后垂直下降,二則是需要精準的降落在足球場大小的浮動平臺上。 在軌道上的東西之所以不會掉下來,是因為能保持著高速運動,離心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地球引力)。 所以,要回到發射點,需要有足夠的燃料先減速,再加速飛回到發射點。 而這種方法,在物理上是行不通的。 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讓火箭繼續沿著它的運動弧線飛行,然后降落到海上預先精準擺放的船上,而且經度和緯度都需要精確到一米之內。 也就是說,其實是船去接火箭。 之所以選擇在海上,是為了減少火箭在空中飛行的距離,減少燃料的消耗。 火箭以超音速從真空進入稀薄空氣層,在真空中不能使用空氣動力學器件。 所以需要使用氮氣噴射器來操控,通過格柵鰭來控制旋轉、傾斜度和航線,最終在接近降落船時通過推進器來減速,最終落到船上。 這里面會涉及到幾個難點。 一是需要解決火箭著陸的精度問題,也就是回到預定地點; 二是火箭要以垂直姿態降落,但越是豎長的物體就越是難以控制; 三是解決減速問題,在不使用降落傘的前提下實現軟著陸,這就對反向推力裝置提出了高標準。 但這些難點,對于陳哲來說,都是手拿把攥的事兒,算不上大問題。 所以,信心還是有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