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就是忽悠……咳咳,擺事實講道理嘛,好像誰還不會似的…… 陳哲不是那種偏執不聽勸的性格,只要從道理上講得通,他不會為了一個面子,而從心理上去抗拒排斥。 所以,楊毅忠其實沒說完,他自己就轉過彎來了。 的確,自己之前的看法,確實有失偏頗了,這和他的閱歷短缺有很大的關系。 畢竟,夢境給他帶來了科技層面上的無限拔高,卻不可能為他補足所有層面上的觀念與認知,那就純粹是奢侈的妄想了。 知錯就改! 認清了這一點,他就很自然的開拓并理順了自己的思路,“那楊叔您覺得,我應該怎么和市里面合作?” 楊毅忠就下意識皺了下眉頭。 陳哲說的是“市里面”,意思還是相當鮮明的。 當下只好道:“先說說你這邊的情況吧,那些包括大馬力柴油發動機、無級變速、高端高性能的農業機械化設備,真的可以覆蓋耕整、播種、管理、收割等全方位的任務?” 陳哲很認真的點頭,“完全可以,最起碼核心技術是不缺的,而且,現在特鋼廠也已經從材料上做出了保障,虎須嶺那邊的研發中心和配套試驗工廠,也馬上就能投入使用。 “所以,不管是發動機、主軸、液壓裝置、齒輪、軸承、刀片刀具,還是相應的電控系統、傳感器什么,都能保證其質量和性能上的領先優勢。” 在這一點上,他還算是收著說的。 畢竟,現在也不需要玩什么智慧農業、智能化甚至是無人駕駛啥的,完全可以過幾年再說也不遲。 他只需要做到幾點就可以了,一是自主產權化,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二是可靠性、工作性能、售后服務上的保障。 要知道,國內在農業機械化上的水平,比在別的領域,落后程度上是更為夸張的。 說句落后30年,絕對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 舉個例子,紐荷蘭1104拖拉機。 國內農場在90年就有引進過,那時候,人家就已經實現了電控液壓提升技術,帶電子力、位傳感裝置,犁耕帶懸掛犁裝置,駕駛員可以輕松控制。 最關鍵的還是質量,一連用個七八年根本不會出什么問題。 而國內呢,二十多年后都還是做不到。 即使仿制出來了,那種使用中不提升、提升無力、漏油、底盤打齒、斷軸、燒離合器的現象,也是層出不窮。 尤其是大馬力拖拉機,部分擋位還在使用同步器,液壓系統也仍然采用強壓裝置,200馬力以上年平均故障率,更是高達300%。 這種差距,真的很讓人無語。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