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清源劍眉一挑,“這是從白馬寺的母樹之中分出的分支?!” “楊侯果然是見多識廣,學識淵源。” 后漢永平七年,后漢明帝夜宿南宮,夢見金色的神頭大放白光,在殿庭中飛繞不休。第二天詢問得知是夢見佛陀,于是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 永平八年,蔡、秦等人告別帝都,踏上“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遇到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天竺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于“鴻臚寺”之“寺”字。 白馬寺為神州祖庭,華夏釋源,這個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當年和白馬經書來到中土的,除了世尊畫像之外,還有一粒菩提子。菩提之木,極難存活,在白馬寺大德高僧的培育之下,才有了第一棵菩提樹。至后漢末年,刀兵四起,逆賊董仲穎火燒洛陽,為護我佛門傳承,便有一位高僧帶著經書和菩提分支,南下石頭城,在此建立了萬善寺?!? 空無和尚緩緩地向楊清源解釋著。 “只是,此地聲名不顯,但寺中歷來高僧輩出,直到三百年前,一道天雷擊中萬善寺中的菩提古樹,瞬間將其焚燒為灰燼?!? 當年的靜念禪院為了躲避戰火從洛陽遷來揚州就是為了找這棵菩提古樹,只可惜找到的時候,已經是一節焦木,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在揚州府城旁建立了現在的靜念禪院。 楊清源聞言來了興趣,他自然是真到菩提樹在佛門之中的地位,可沒想到菩提樹的重要性這么高,便上前一步,細細地觀察著菩提樹。 只是片刻, “咚!” “咚!” 忽有鐘聲響起,而枯木之上長出的那一朵蓮花,此時已是含苞待放。 …… 一片黑暗之中,師妃暄只覺得有一點靈光一直在指引著她。 此時,她依舊沉淪在苦海之中,無數的負面情緒將師妃暄包裹,直到一個身影的出現。有的人,其實本沒有那么優秀,但是一旦在人的腦海里加上各種濾鏡之后,他就會成為一個幾近完美的形象。 楊清源,原本在師妃暄心中一直是佛門死敵,雖然有過救民之舉,但也是大奸似忠,大善似偽,加之楊清源在北境揮下屠刀,手中鮮血累累。師妃暄一直以為他是佛敵。 直到在和秦夢瑤的對決失敗之后,秦師姐極盡升華破入洞玄之境,而她道心破碎,一身武功幾乎半廢。 之后,楊清源帶著她南下金陵,在這里教會了她什么是真正慈悲。 心中有信念之后,師妃暄只覺得自己的道愈加清晰。 若是連一個人都沒有愛過,怎么去愛天下,愛眾生。 唯有極于情,方能極于道。 鐘聲響起,梵音誦經,在這片無盡的黑暗之中,一道佛光將要刺破黑暗之淵。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眾生皆苦,慈航普度。 …… 楊清源自然是不知道師妃暄在假死狀態下,還加了這么多的內心戲,正在尋找鐘聲響起的方向。 就在楊清源尋找之時,突然感覺有一股陰邪之氣再次纏繞在師妃暄的身旁。 空無老僧也反應了過來,難以置信地看向了師妃暄的肉身。 他一直以為師妃暄就是禪宗北脈的重立者,可是她的身上怎么會有如此強大的邪惡之氣?! 老和尚不清楚,楊清源心中再明白不過了,這是如來神掌第一式,佛光初現的起手式,就在楊清源以為師妃暄要成功之時,師妃暄身上的生機再次泯滅了。 這算是個什么說法?! 活了?但沒有完全活?! 老僧也察覺到了生機消逝,急著起身查看,但一靠近師妃暄,就本能地向后退了一步,那股陰邪之氣,連老僧也感到心驚。 就在他堅定本心,想要再次向前之時,異變再起。 這無盡的陰邪之氣中再次出現了佛光,似有無盡的梵音之聲,在空無老僧的耳邊響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