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奪天地之造化,延壽兩年。 這種丹藥,已經超出了尋常醫(yī)理。 “太宗原本是屬意魏王繼任大統(tǒng),然當時太宗已然是油盡燈枯,全憑萬密齋和李瀕湖兩大國手吊著一口氣。而魏王年紀尚幼,在朝中也沒有支持者。故而先太宗想憑借天長丹延壽,來從容布局?!? 太宗考慮得沒錯,太子朱瞻坤和楚王朱瞻圭都不適合當皇帝,甚至的嫡子就剩下魏王了。 “但此事卻意外泄露了。”于延益嘆了一口氣,“東廠廠督曹正淳雖然偶有弄權之舉,但他確實是忠于天子的,但是陪同曹正淳一同前往的東廠大檔頭皮嘯天卻被朱瞻坤收買。暗中將此事告知了朱瞻坤?!? “皮嘯天?!”楊清源知道這個人,原本應該是被歸海一刀擊殺的龍?zhí)住? 朱瞻坤得知這個消息要對天長丹動手,這完全在楊清源的意料之中,天長丹對于太宗很重要,但是對于朱瞻坤同樣重要。 朱瞻坤固然有萬般錯處,但是他對于發(fā)妻之情,卻做不得假。 太子妃周明玉因為其弟被楊清源所殺,導致牽動了舊病,心血涌動,命不久矣。 為了救周明玉,太子什么都做得出來——包括弒父。 隨后曹正淳前往武當求藥的消息,便鬧得整個江湖沸沸揚揚,一路之上眾多高手截殺。而這一切也在太子的計劃之中,曹正淳、木道人和前往支援的韓蘇覓被江湖高手纏住。 運送丹藥的任務,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東廠大檔頭皮嘯天的手中,而皮嘯天是太子的人。 此時的太宗性命危如累卵,命若游絲。 那以皮嘯天的眼光來看,該投靠誰,才能保證自己在未來的皇位更迭之中屹立不倒呢?! 那當然是太子了! 皮嘯天雖然是東廠的大檔頭,但他只是個打手式的人物,標準的武夫,智慧有限得緊,對于政治也談不上了解。 對他來說,投效太子幾乎就等于效忠新君。 所以在太子的許諾之下,皮嘯天毫無心理壓力地成了太子的人。 從他的角度來看,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他只不過少走了些彎路。與直接辭職當保安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了這樣一個內應,太子自然有辦法調包天長丹。 太子讓人查了太醫(yī)院的值夜記錄,確認了天長丹送達的當晚是太醫(yī)院丞李瀕湖值夜,于是他便提早搜羅了許多少見稀奇的草藥。 果然李瀕湖見獵心喜,而這個時候,太子安插在太醫(yī)院的人趙不妄順水推舟,提出了提李瀕湖值夜。有人能替自己值夜,那就可以安心研究藥性了。 李瀕湖留在太醫(yī)院的最大原因就是借太醫(yī)院之力重修《本草》。太子也利用了李瀕湖的心理,順利地讓自己的親信成了當晚值夜的太醫(yī)。 一切都像太子計劃的那樣順利,天長丹在龍鱗衛(wèi)的護送下送禮送達。 隨后趙不妄假裝驗證了被調包的“天長丹”,確認無誤之后,太宗便服下了這丹藥。 當時太宗已經油盡燈枯,全靠李萬二人的藥理調和。 假天長丹沒有任何毒性,還是大補,但是它一入體就破壞了太宗體內脆弱的平衡,對于太宗來說,這與劇毒一般無二。 一代英主就在如此的陰謀詭計之下,落下了帷幕,終究沒能替大周帝國留下一個合適的繼承人。 楊清源聽著于延益的話,面上沒有表情,但是心中依舊怒火滔天。 雖然早有猜測,但是從于延益嘴里說出來和他自己的猜測是不一樣的。 太宗對于楊清源來說,不僅僅是君,更是一個和藹長輩似的人物。 于公于私,楊清源都不能接受他死于非命的結局,即便他的壽元無幾。 “于師以為,這件事還不足以廢朱瞻坤嗎?!弒父殺弟,這種人也配為君?!” 雖然楚王在漕運之事上做得不地道,但是他確實是個能打仗的皇子,就這樣被朱瞻坤冤殺,實在是可惜。 若是沒有身在帝王家,楚王或許為是像神武軍大都督唐圣嘆,天策軍大都督李承恩那樣,督撫一方,為國戍邊。 面對楊清源的提問,于延益搖了搖頭,“這雖然是事實,但是證據(jù)應該已經被銷毀了。從我被擒拿入獄到今日,這段時間已經足夠朱瞻坤將他弒君的證據(jù)銷毀殆盡了?!? 所不是于延益查出了這件事情,朱瞻坤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構陷于延益。 真正參與此事的趙不妄、皮嘯天多半是開不了口了。 皮嘯天前日被調入宮中,就失去了消息,下次出現(xiàn)在人們視野里,估計是在宮中某口不知名的枯井里。 而趙不妄也因為母親身體抱恙回鄉(xiāng)探親,估計半道上會失足落入河中。 剩下參與此事的人,但凡是不可靠的,現(xiàn)在應該都是差不多下場,能活著的,都是太子的死忠。而且也不會知道此事的全貌,估計就是知道一鱗半爪。 “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不可能去指控弒君篡位這種罪名?!? 楊清源自然知道,于延益說的是事實。 “若是如此,那廢立天子的理由,便要好好思量過了。” 以臣廢君而天下不疑者,有且僅有兩例先例。 前漢昌邑王,繼位二十七日,罪過千馀,使人簿責勝,縛嘉系獄。荒淫迷惑,失帝王禮儀,亂漢制度。故大將軍霍光廢之,改立宣帝。 但朱瞻坤現(xiàn)在能拿到明面上來說的,只有冤枉于延益一事。 楚王一桉,雖然桉情沒有那么清楚,但是確實有部分證據(jù),對此只能評價為桉情存疑,不像于延益這個桉子。 意欲謀反,天下冤之。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