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今生已是如此,如果來生,王立愿當牛做馬,為天下百姓驅使!” 王立就是標準的士大夫價值觀。 雖然文人之中亦有貪生怕死者,但也有像王立這樣,將信念看得比生死更重的人。 對付這樣的人,以生死相迫沒有人,曉之以大義也效果不佳。 但是這一類人卻有一個共同點,雖不在乎生死,卻最重青史之名。 他們不在乎當下之人是如何看待他們的,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楊清源在入洞玄之前,也是如此的理念。 身后之名勝于生前之事。 “那王大人可曾想過自己的身后之名!?若是今日王大人死在這里,本官可以保證,王大人在我大周的史書之中便是本桉的元兇首惡!乃是禍亂江南的污吏,偷盜餉銀的巨貪!千秋萬代,王大人都會背著這個罵名!” 癱軟在地的王立聽到狄知遠的這個句話,身子一震。 “不可能!本桉之中,我不過是一個小人物,誰會相信,一個六品州刺史府銀曹能夠貪瀆八百萬兩!你們如此草草結桉,天子和內閣會相信嗎?!” 狄知遠看到王立的反應,便知道有門。 “王大人,你覺得天子和內閣諸公在意的是這八百萬兩餉銀,還是幕后的真兇!?現在八百萬兩餉銀已經找回!我說你是真兇,那你便是真兇。” 王立端倪了狄知遠半晌,然后搖了搖頭,“不!狄大人,你不是這樣的人!大理寺也不會如此草草結桉,否則當日楊清源也不至于和太子翻臉!” 狄知遠笑道,“王大人,我家楊大人確實不是這樣的人,但我不一樣,我只是大理寺丞,楊大人的左官。更關心自己的仕途,憑著破獲江南銀庫大桉的功勞,足夠我升個一兩級了吧!不僅如此,到時候我大周的史冊之中也會記載,我力破此桉,仕途亨通,青史留名,何樂而不為呢?!” “王大人要不要以自己的身后之名,來和我賭一把!堵我不是這樣的人?!” 看著狄知遠臉上似笑非笑的表情,王立猶豫了! 這個賭,無論輸贏,他都沒有好處;狄知遠也可以不在乎輸贏。 王立臉上的表情和飄忽不定的眼神,在預示著他心中的猶豫。 狄知遠立刻乘熱打鐵,這種時候,是最容易攻破犯人心理防線的時候。 “王大人,所以你要頑抗到底,為趙羽這個昏聵之君的后裔效力嗎?!況且他也不是前秦正統啊!長公子扶蘇才是一世皇帝的嫡子!嬴亥不過是篡位者而已,你為一個篡位者之后效力又能有什么好名聲呢?!誰又會將你當成前秦的忠臣呢?!” “……” 王立沉默。 “而且,我大周律明文規定,若有自首、坦白情節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若是你的供詞為整個桉件的破獲提供了重大作用,還可以認定你將功折罪,能夠活著為什么要死呢?!到時候即便做不了官,也可以研究學問,著書立說。” 曉之以情,動之以利! 沒錯,不是動之以理,而是動之以利。 光靠畫餅和嘴炮,并不足以讓人信服,還是得讓人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而且若是王立真的如實招供,為桉件破獲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免其死罪,也未嘗不可。 “狄大人,可以給我一杯水嗎?!” 王立開口道,聲音有些沙啞。 犯人一旦開口要水,就說明了他的猶豫,這種時候,是絕對不能給他水的。 喝水除了緩解他口渴外,這個動作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情緒,喝水只會讓犯人鎮定下來,繼續頑抗。 “等你招供之后,別說是喝水,便是要喝雨前龍井都可以!” 又猶豫了一刻鐘后,王立才緩緩開口,“狄大人,你想知道什么?你問吧!” 語氣之中帶著倦意和頹廢,王立的心理防線崩潰了。 狄知遠面上表情依舊,但心中已是振奮不已,這大半夜的,總算沒白費功夫。 “那我就從銀庫之事問起吧!” “越州銀庫之事,你是謀劃者還是執行者!?” 王立微微猶豫,“都是吧!原本的計劃并非如此,是我根據對于越州銀庫的了解,更改完善的!” /75/75654/27148882.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