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左翼、右翼,鐵騎突擊,眾軍推進向前,擊潰敵軍!” 李承恩沙場宿將,天下名帥,又怎么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在大乾軍馬陣型大亂之時,李承恩便已經揮動令旗,一直蟄伏于兩翼,蓄勢待發的鐵騎在令旗的號令下,突擊響起。 重騎兵一向是最燒錢的兵種,從戰馬選擇、鎧甲制造、裝備護理到后勤運輸,戰后修復都需要花大量的錢。 而且缺點也是極多,例如戰斗力功能單一、反應力差、作戰續航能力弱、機動性不及普通騎兵、對地形要求極高等。 但如此多的缺點和如此高昂的造價都掩蓋不了其那絕對的優點——在平原上無可匹敵的強大殺傷力。 上千重騎兵發動集團沖鋒時,是幾乎是難以抵擋的。 為什么用幾乎,因為有人曾擋住過。 用的是軍紀嚴明、不畏生死的勇士,身披重甲列陣抵御,以命搏命。 前宋大將,岳武穆便擅長以步制騎,郾城之戰中,面對建奴鐵浮屠,岳武穆遣步卒以麻札刀、掉刀、大斧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盡破鐵浮屠。 如果現在的大乾軍有如此的軍紀嚴明、悍不畏死的軍隊,一樣可以正面迎擊天策軍的鐵騎。 然而大乾沒有,別說是七王爺拿不出這樣的軍隊,就連察罕帖木兒手下都沒有這般軍隊。 所以在面對天策軍鐵騎沖陣的時候,大乾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逃跑。 這讓原本便因為七王爺指揮失利而混亂的陣型,徹底崩潰了。 天策軍中軍跟隨鐵騎沖殺,所到之處,擋者披靡。 大乾軍一直逃出近二十里,才停下來,重整陣型,退回營寨。 而天策軍也沒有深入追擊,察罕沒有出現,讓李承恩感到警惕。 此刻大乾占據兵力優勢,李承恩也不得不小心行事,現在大乾的兵力如果運用得當,是有可能將天策軍分割包圍的。 天策軍回營之后,清點戰果,以傷亡千人為代價,殺傷大乾近七千人,也算是小勝一場。 但是李承恩卻仍處于迷惑之中,搞不清楚此時的大乾在搞什么鬼?! 今日大戰,大乾軍犯下了如此多的失誤,明顯不是察罕在指揮,那察罕去哪了?! 李承恩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左翼,梁王為大乾第一將,地位崇高,除了乾帝,估計也沒什么人能調動他,但此時正是大戰的關鍵之時,乾帝肯定不會做出這等自毀長城的事情。 那么察罕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便是己方的側翼。 若是真的如此,秦頤巖就危險了。 李承恩再三思慮,又撥出了一萬人馬前往秦頤巖處支援! 而在李承恩思考乾軍的計策之時,大乾帳中正低落無比。 沒錯,大乾并沒有李承恩思考的各種計策、戰略,他們只是單純地菜而已。 這近四十萬乾軍的核心其實一直就是梁王及其親信。 現在梁王被罷黜,戰力便下降了一截,而七王爺擔心梁王的死忠對其陽奉陰違,又將他們通通調離,導致戰力再降一截。 期間梁王還撤換了多位中層軍官,以期盡快掌握這四十萬大軍。 這三步讓原本和天策軍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大乾軍,已然無法正面對抗天策軍。 強行使得戰力天平向對方傾斜,七王爺這一波操作,可與前宋秦檜相媲美。 “諸位,不必垂頭喪氣,今日雖然我們小敗一場,但是也不是沒有收獲的!” 七王爺此刻當然要盡力維護自家的形象了! “我們畢竟剛剛轉換了戰法,需要磨合!而且我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各位。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的二十萬援軍,明日就可抵達,而我們的盟友,建州靺鞨的十萬大軍也在路上。一旦所有兵馬到達,那我們便有六十萬大軍!那剿滅天策軍還不是在我等一念之間?” “啊哈哈哈!” 隨后在七王爺的笑聲引動下,大乾眾將也紛紛大笑。 帳內原本略顯低沉的氣氛,一下子就鮮活了起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