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賑災之策-《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1/3)頁
王穆帶來了平山郡內大小糧商的庫存表,合計糧食五萬七千石。
雖然沒有,但其中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全力配合朝廷賑災,一眾糧商甚至湊了一萬兩銀子捐出來協助朝廷賑災。
原本想趁著雪災撈上一筆,沒想到最終反而賠了不少錢。
人均捐銀一千兩,對于這些糧商也不能算是小數目。
可在糧商的眼里是買命錢啊,楊清源將陳丙擒拿的動作實在是嚇到一眾糧商,再加上王穆情報的神助攻。
一個心狠手辣、下手果決、簡在帝心的官僚形象就這么油然而生。
連安世耿這種京城之中根基深厚的人都栽在了楊太守的手里,他們這些小蝦米,還不趕緊想辦法自救?
這一萬兩的捐款所含的便是糧商們滿滿的求生欲。
有捐款,楊清源自然也不會推辭,收下了這一萬兩銀子,雖然現在買不到糧食,但是銀兩還有別的作用。
次日,平山郡便貼出了告示,自即日平山郡內所有百姓限額購糧。
現在朝廷的運糧遲遲未到,楊清源手頭雖然有近十萬石糧食,但是這個糧食的數量對比平山郡的人口就顯得不夠多了。
平山郡下轄八縣,在冊人口三百四十七萬人有余,算上未登記的黑戶,少說也得有個三百七八十萬。
即便是每人每天只吃半斤米,一天也要消耗近三萬石的糧食。
故而楊清源在收繳所以糧商手中的私糧之后,第一時間選擇了限購。
總體缺糧怎么辦?
計劃經濟、宏觀調控。
所有登記在冊的百姓,憑借戶籍買糧,每人十日限購糧食八斤,同一戶可以派人一起購買。
楊清源在平山郡設置了售糧點四個,城外設置了售糧點八個。
如此一來,糧食的消耗速度便在楊清源的眼中可以量化。
與此同時,楊清源派人向目前最缺糧的靈壽、石邑二縣各運輸糧食二千石。
目前因為大部分百姓手中都還有些存糧,所以沒有爆發糧食危機。
但根據趙建豐的說法,每日前來粥棚領取米湯的人一直在增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西吉县|
论坛|
班玛县|
当雄县|
顺义区|
分宜县|
中江县|
昌宁县|
昌宁县|
噶尔县|
怀柔区|
阜宁县|
建德市|
伊春市|
景东|
定西市|
三亚市|
墨竹工卡县|
庐江县|
泰州市|
内黄县|
闽清县|
滨州市|
金乡县|
乐平市|
庆元县|
康保县|
江孜县|
宜春市|
津南区|
昂仁县|
梁河县|
金寨县|
高陵县|
浙江省|
晋宁县|
原阳县|
红桥区|
象山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