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晚清時李鴻章等人引入這種軍艦,是想起到一種非對稱作戰的效果——在海岸炮臺配合下,小艦吃大艦,可事實證明。這種炮艇根本就是雞肋,既打不了大船,也不能很好的的配合炮臺。 但并不妨礙朱先海把這種炮船拿了出來——它的技術簡單,本質上就是排水量幾百噸小船,只是釘了一層鐵板而已。 從技術上來說,除了鐵肋的技術稍微復雜一點,其他的和木船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 即便是鐵肋也沒有什么復雜的,畢竟就是熟鐵用蒸汽錘鍛打而已。 這么一搜技術簡單的小船唯一讓人另眼相看的是什么? 就是他裝了一門看起來很唬人的大炮而已。 沒錯,就是“唬人”——在整個甲午戰爭期間,幾艘“蚊子船”從來不曾發揮過任何作用,即便是打出了幾發炮彈……也是發發落空。 可,十英寸的大炮確實“唬人”啊! 還有更“唬人”的是什么? 是他那一身鐵甲??! 這年月的鐵甲艦可沒有幾條,別看就是在木殼上釘一層鐵皮,不,應該說是鐵甲,那也是鐵甲艦! 這可是南華的天字第一號鐵甲艦啊! 刀槍不入的鐵甲再加上十英寸,也就是254mm的達爾格倫滑膛炮,這兩者加在一起擱在大海上會有多唬人? 簡直能嚇死個人! “嗯,這也是鐵甲艦,一步步的來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