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著一口廣東官話的梁明偉,甚至直到現在都有點兒懵圈,原本他正好好的吃著火鍋唱著……不對,他當時沒吃火鍋,而是作為美國老板諾維的雇員,在寧波城外和地主談判買地,諾維是長洲船塢的老板,打算在寧波開辦船塢,所以派了他到寧波,這邊剛買下地,那邊還不等他招攬石匠在海邊建塢, 就碰到了太平軍, 逃之不及的他和幾十名從香港來的船匠一同成了俘虜。 盡管長毛沒像傳說中的那樣,直接把他們砍了頭,可卻把他們“賣”到了外洋。對于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梁明偉來說,這非但不是什么壞事,反倒是件好事! 畢竟,到了南華后,因為會英語而且懂修船,他直接進了船塢,成了初級工程師。 “陰差陽錯,若非如此,明仁又豈能一展所學,” 朱先海笑道。在1860年代的香港船廠,居然有華人工程師,或者說華人技師,這簡直有點兒超出他的想象,不過,這個年代的香港船廠規模之大,遠超過他的想象,十幾家大小不等的船廠里,居然有數萬船匠從事著修船以及造船工作,這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那些遠洋船只航行到中國后,同樣需要船塢維修,而那些船塢基本上都建在香港,十幾年下來,不僅培訓了一批熟練的船匠,還培訓了一批初級華裔技術人員。 這批人要想辦法弄過來一批,不能就那么白白浪費在了香港。這完全是意外之喜嘛! “在香港即便是你學了造船,可在洋人的船廠里,也就是給洋人工程師打個下手而已,從教會學校畢業,我在船廠當了六年學徒,如果換成洋人,早就推薦去英國的工程師學校,可是在那里是不行的,非但不行,洋人也不相信我們能造船……” 搖著頭,梁明偉突然說道。 “好了,光一個勁的報怨了,差點忘了正式,東家,你看,現在“太平號”炮艦的龍骨已經安裝完成,它的船長為38.1米,船寬為9米,吃水2.41米,動力系統采用兩臺復合式蒸汽機,航速大約10節……” 指著船塢里正在建設的炮艦,梁明偉顯得有些得意,盡管這艘船的構想來自于東家,可他卻是直接設計者之一,嗯,總設計師是哈雷斯先生。 “……盡管它是鐵肋木殼船,但是我們在船體木殼外,也就是水線上全部包裹一層一寸厚鐵板,這樣可以增加它的防護,也又可以節省工料節約經費,而且減輕船的噸重,使航行更為便捷,再加上十英寸的達爾格倫大炮,它絕對稱得上是軍國利器。” 這樣的一艘小船,居然扛著一門十英寸大炮! 其實,朱先海提出這個構想時,包括船廠總工哈雷斯先生在內的人都驚呆了。 這船才多大? 排水量大概四百多噸,可卻要安裝一門十英寸的達爾格倫大炮,這可能嗎? 歷史上還真有,也就是所謂的“蚊子船”,“蚊炮船”,北洋水師成軍初期就曾購買過。它也就是“倫道夫炮艦”,本身就是用于近海防御,特點就是小艦裝大炮。當時大清買這種炮艦完全是因為便宜。蚊炮船最大特點是裝有火力壓制鐵甲艦的艦炮,但是這種炮艇體量太小,不宜遠洋作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