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或許是父女心有靈犀,彼得一下馬車,一顆小腦袋就從樓上窗戶探了出來,正是喀秋莎。 喀秋莎有著漂亮精致的臉蛋,一雙彎彎的黑眉下是一雙調皮搗蛋的眼睛,烏靈撲閃的極為惹人喜愛。 看到父親到了,喀秋莎驚喜地捂住了嘴,隨后喊了一聲:“媽媽,爸爸來了!” 然后撲通撲通地從樓上跑下,小小的身體一直跑到彼得面前然后嗷嗚一聲奶兇奶兇地求抱抱。 “爸爸!爸爸!” 喀秋莎歡喜地拉著彼得的衣角一跳三尺高。 彼得微笑地把女兒抱了起來,背到背上就往里走。 而這附近的有些地點,已經被伊萬諾維奇派的密探嚴密監視了起來,只不過他們也化作了普通的居民,并沒有人感覺出來。 這件事情知道的人很少,伊萬諾維奇是一個,嘴嚴的米爾科夫斯基是一個。 “回來了。” 卡爾在門前迎接著彼得,給了他一個擁抱和親吻。 彼得微笑著點點頭,走進去時卡爾給女兒使了一個眼色。 喀秋莎露出傲嬌的小表情,一臉自信地點點頭,就連卡爾也不知道她準備怎么讓彼得留下來住上一晚。 “爸爸,黑面包好吃嗎?” 正是用餐時候,彼得坐在主位上,正在品嘗黑面包,喀秋莎一臉好奇地道。 彼得微笑:“自然好吃。” 這里沒有皇宮的珍饈美味,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尤其是方便了解民生。 地道的俄式黑面包在制作時并不使用酵母,而是用老面發酵,富含維他命,俄國人每天都會吃黑面包,一天不吃就渾身不舒服。 而在戰場上,簡單來說,黑面包就是戰斗力。 在1735~1739年的第四次俄土戰爭中,俄軍的補給未能及時送到克里米亞前線,致使在當地作戰的士兵們只好四處搜集食物,極大地影響了戰斗進程。 作為俄國同盟的普魯士對黑面包的重要性也深有體會,一名普魯士陸軍軍官克里斯多夫·馮·曼施坦因有如下記錄: “在這里,讓一名習慣了帶著酸味的黑面包的士兵去吃未經發酵的餅,就足以讓他的戰斗力下降。” 品嘗著俄國居民普遍食用的黑面包,彼得好笑地望著女兒。 女兒眼珠咕溜溜地轉著,不知道在打什么鬼主意。 喀秋莎見父親用餐愉快,不由撒嬌道: “爸爸,這附近開了一家法式面包店,爸爸帶我吃好不好?好不好嘛?” /68/68090/18365983.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