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彼得感受到了姨媽情緒的波動,微微看去,見姨媽眼眶濕潤了,不由嘆息一聲。 姨媽是東正教的虔誠信徒,大概此時設身處地代入了索菲亞,想到要改變自身東正教的信仰該是多么痛苦,才這么難以抑制情緒的。 可彼得知道, 對于改變信仰,索菲亞沒有那么痛苦,她才15歲,能對宗教有多信? 彼得抓住姨媽的手傳達著自己的心意,但也沒有出聲安慰。 姨媽現(xiàn)在的傷心絲毫不影響她不開心時扇侍女或侍臣耳光的力度。 就像姨媽經(jīng)常懺悔自己的罪過,但撕心裂肺地虔誠祈禱后不影響她大肆舉辦狂歡舞會一樣。 女皇是復雜的, 去安慰一個女皇是說笑了。 人群中,約翰娜望著自己的女兒,心情也很復雜。 女兒的儀態(tài)自始至終都那么高貴而端莊,如果索菲亞不是她女兒的話,她都要崇拜索菲亞了。 就這樣,經(jīng)過漫長的入教儀式后,索菲亞和她的名字告別了。 索菲亞·奧古斯特·弗雷德里卡變成了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 彼得詢問過姨媽,索菲亞本可以用“索菲亞”這個原名接受洗禮,但是姨媽不喜歡。 盡管這個名字在俄國很普遍,完全聽不出是德國人,但姨媽的姑母就叫索菲亞。 這個姑母是姨媽父親,也就是彼得一世同父異母的姐姐,曾在彼得一世幼年的時候任攝政王,和彼得一世爭奪過皇位。 身為彼得一世的女兒,伊麗莎白因而不喜歡這個名字,她選擇了自己母親的名字,葉卡捷琳娜。 但只是這樣的話,索菲亞的中間名也存在問題。 俄國人的名字通常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教名,其次是父名, 最后是族名。 對男性來說, 父名部分由父的名字加上“之子”,俄語的發(fā)音是“維奇”,比如情報頭子伊萬諾維奇,就是伊萬的兒子。 女性的父名部分則是父親的名字加上“之女”,俄語發(fā)音是“伊芙娜”或“芙娜”。 姨媽的名字是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伊凡五世的女兒的名字是安娜·伊凡諾夫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