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彼得其實對各位公主并不期待,因為心中已有人選,就是索菲亞。 僅憑順應歷史潮流,減少變數來看,就該選索菲亞無疑。 他是有信心鎮壓這個葉卡二世的,畢竟在原來的歷史中,索菲亞成為皇儲妃幾乎整整九年,哪怕再受冷落,都是老老實實。 可是如果選其他公主,那后面的歷史是什么他就不知道了。 他不可能賭這么大。 彼得看著畫像。 對于一位公主,如果以后世的心態只聽名字或只看身份的話,那應該是個超級白富美,很容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愛與正義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可這是十八世紀。 正常來說,安娜女皇統治時期,以斯拉夫土味的審美為主,也就是以安娜女皇為模板,有著棕熊一般的健壯體魄,單手能舉起元帥金杖。 這種審美影響因素很多,有氣候原因,有13世紀斯拉夫人為了逃避蒙古帝國欽察汗國的統治帶來彪悍民風,有俄羅斯和烏蘭本地哥薩克為了生存而養成的粗獷。 在法國文化侵襲之前,用彼得前世看過的一本小說來描繪,俄式和德式普遍的審美就是結實的腰部、龍騎兵的步伐、從脖子到腳跟無可非議的平面、背后看上去就像是套著花布的橡木、足以平舉元帥杖的手臂。 而那些細腰女人,就被稱作像馬蜂一樣,一掰就折,身材凹凸有致的女人,也被認為是病懨懨的,連生孩子都會難產。 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法國的路易莎公主或許不是這樣。 但是再次看到畫像,他開始懷疑路易莎公主的品種。 或許,她其實是個純種的俄國人或哥薩克? 要是安娜女皇還在世,她看到一定會非常喜歡,畢竟是論身材,兩人都很相似。 而拿路易莎公主對比,姨媽這位俄國女皇竟然成了好看的女人,而那位阿黛拉伊德公主殿下,才更像一位法國公主。 雖然阿黛拉伊德是大臉盤子,但現在年紀小,嬰兒肥也說的過去,再加上兩個臉蛋兒都是紅紅的,顯得倒有些健康可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