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古人云,落葉歸根?!? “這個道理,小子都明白,你們難道不知?” “南海上次失利,損兵近二十萬,眼下剩余的二十萬士卒依舊矜矜業業的戍衛在南海,將士遠征,他們的思鄉之情,只會越演越烈,而我若是沒打聽錯,當時朝堂定下的安定南海的策略,是遷中原人口入南海,用以融合群族?!? “當時天下方定,華夏人口銳減?!? “唯有秦楚兩地人口較為繁多,因而當時便定下,將三晉北河之名三萬家遷入榆中助耕,還要將天下豪富十萬戶,遷入關中之地,這兩次遷徙并無問題。” “然后續?!? “北疆戍邊遷的是關中之民?!? “南疆戍邊同樣是關中之民。” “而這里的關中之民,非是名義上在關中定居的民眾,而是世代耕種于關中的老秦人,遠赴沙場,出生入死,老秦人做的還不夠嗎?何至于要背井離鄉,舉族舉家遷移?” “若遷移至土地肥沃之地尚可接受?!? “但爾等想讓他們遷移去的是什么地方?北方的苦寒之地,南海的炙熱之地,這些地方,就算是精壯男子尚且難以適應,何況舉家舉族搬遷中的老弱婦孺?” “大秦的好男兒,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什么?” “為的是天下太平!” “為的是讓子孫后代不再受戰亂之苦!” “他們拼命是為了更好的明天,更好的未來,不是為了讓自己及親族受二茬罪的!” “他們何罪之有?”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我沒有看到壯士歸來,只看到你們一個個將軍,在朝堂上大放厥詞,為了爭奪自己的功名利祿,視萬千壯士生命如兒戲,視萬千家庭如蔽履!” “你們真的就不感到羞愧嗎?” “父皇曾一次又一次的說過,大秦一統了天下之后,要消除各地的隔閡界限,但這么多年過去,真的有落到實處嗎?” “連你們尚且如何,何況底下的官吏?” “大秦需要的是付諸實踐?!? “是做。” “不是光說?!? “百越的民眾現在是秦人,楚地的民眾同樣是秦人,甚至于他們比關中的秦人,更在意這一場戰爭的勝負,因為這關系著他們今后是不是要流離失所,意味著他們今后能夠安穩?!? “我相信。” “若征召南海附近郡縣的民眾入伍,定能極大提升軍隊戰力,也能極大提升積極性,而且他們本就家在那邊,戰爭結束,可直接為他們封爵受賞。” “這不比征發關中民眾更適合?” “大秦的確被各地民眾稱之為虎狼,但大秦的虎狼是對外的,關中民眾能獲得的一切,普天下的秦人也都能獲得,唯有一視同仁,天下百姓才能盡歸于秦。” “也才能真正實現父皇大一統之愿!” “爾等對地方的偏見,是否應該收一收了?” “至少這一次,在南海局勢日漸明朗的情況下,我認為大秦該做一些積極的常識,以減少楚地和百越跟大秦的隔閡。” “諸位任何呢?” 秦落衡目光炯炯有神的看向百官。 舉殿安靜。 沒有一人吭聲。 他們自有辯解之言,只是秦落衡多次提到始皇,這讓他們不禁心生顧忌,唯恐言語失當,惹得始皇不滿。 良久。 任囂站了出來。 高聲道: “臣對公子之言,有不同看法?!? /80/80447/28534151.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