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上三竿。 一批接一批的士子進出。 原本頗有精神的眾人,此刻也都跪坐在地,跟身邊的好友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不過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靜坐,有的更是直接閉眼調息起來。 冀闕周圍也是難得靜謐。 田國看了眼田陵,道:“兄長,對這次審閱的信心有多少?” 田陵遲疑片刻,搖搖頭道:“沒有太多信心,若是放在往常,我卻是很有信心,但這次,前來的士子太多,而且有不少大才之人,就我們進去那一批,就有幾人行文比我都迅速?!? 田國輕嘆道: “我們終究是小看了天下士人?!? “本以為這次盛會,會是我弟兄二人揚名之時,也能再次彰顯大父名望,奈何天下有才之人眾多?!? 田陵平靜道: “能參與這種盛會,已是平生之幸?!? “若非這次秦廷廣開言路,豪聚天下英才,我們又豈能親歷此等盛會?眼下盛會雖未正式開始,但這一系列篩選,卻已經透出了種種不凡?!? “且不說那規章細則。” “就說秦博士弄出的文房四寶,等這次盛會結束,定然會在天下名聲大噪,廣受士人盛贊,此等珍物,若非秦廷大方,我等恐怕窮極一生都難窺一面,何以能親自使用上?” 田國點點頭。 說道: “兄長所言甚是?!? “只是我弟兄二人,以往一直自詡為天下不世出的英才,但面對真正的天下英豪,卻只能嘆自身學問之淺薄,心中莫名有一股低沉和失落?!? 田陵道:“以往我等只是井底之蛙,只有親歷了這次宏大盛會,才能知曉自身學識之淺薄,這次回去之后,當越發砥礪前行,只有不斷學習進步,才能不負大父昔日之盛名。” 田國眼中露出一抹遲疑。 緩緩道: “我對兄長的話有不同看法。” “這次盛會種種行為,都透露出不凡,這是否可以證明,秦廷是真有了求變之心?百家諸子逝世之后,天下學說大多已停步不前,眼下秦廷所為,卻是欲開辟一條新路?!? “一條大治之路!” “眼下大治尚處于混沌不明,若是經過這次盛會,讓大治有了切實方向,天下士子或許會開始另擇出路,天下紛亂數百年,民眾早已厭倦了戰爭,百家之學也不再適應當今變化。” “《周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大亂基本已告結束,天下已開始進入大治階段,以往我誦讀大父文章時,隱隱感覺有些于當世不合,來到這次盛會,見到這么多的能人志士,我卻是感覺到自己似乎跟世事有了隔閡。” “我認為不當如此?!? “大父文章皆為治國之學,卻有些不合時宜了,我們弟兄二人,往日閉門造車,現出門已不合轍,當年名揚天下的諸子,尚且要游歷多國,不斷打磨學問,我們何以敢閉門不出?” “兄長,請恕仲弟無禮?!? “我此次恐不能隨兄長回齊地潛心修學了?!? 說完。 田國起身。 朝田陵行了個大禮。 田陵盤坐在地上,眼中露出幾分悵然,望著離意已決的田國,他卻是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嘆氣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