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入夜。 李由跟著老父李斯回到家中,進到內(nèi)府庭院中的一道屋舍,門口的隸臣妾等他呢吧進入后,立即把準備好的熱湯呈上,隨后恭敬的候在了四周。 “先出去吧。”李由揮了揮手。 “諾”隸臣妾應(yīng)道,埋著頭,直接退出了大堂。 李由輕聲道:“春夏相交,天氣卻是陰晴不定,白天熱夜間冷,倒是讓人有些不自在。” 說罷。 他關(guān)上房門,脫掉靴子,在案幾旁跪坐下來。 李斯進門口,已端坐在席上,剛才一直沒吭聲,這時才若有所思道:“春夏相交,卻是夾雜了春意料峭和夏意難熬,這難免不會讓人感到有些肅殺。” 父子兩沉默了一會兒。 李由開口道:“兒今日在奉常府的時候,聽到博士學宮內(nèi)似乎有一些情況。” 李斯點頭不語。 李由蹙眉道:“秦落衡倒是角度新穎,將百家之學,一分為二,一為‘治政’,二為‘立治’,想讓百家放棄‘治政’,從而主要研從‘文明立治’,這倒的確給了百家生存之道。” “只是百家積重,恐難以奏效。” “阿翁怎么看?” 李斯猛的睜開眼,眼中的渾濁空洞不見,眸間蕩漾著明亮智慧的光芒,仿佛是這事激發(fā)了他的精神。 李斯皺著眉頭,表情嚴肅,不茍言笑道:“秦落衡所說其實不無道理,戰(zhàn)時跟和平時的確不一樣,但我怎么看沒有任何意義,關(guān)鍵要看陛下怎么看。” “陛下以往給過百家很多機會。” “但百家并未珍惜。” “秦落衡的建議不錯,但能否落實是個問題,百家之人真愿意放棄自家學派的大多主張,去另走一條新路?以現(xiàn)在百家的實際情況,恐怕很難讓人信服。” “或許這只是諸博士的一廂情愿。” “百家大多數(shù)學派已到亡羊歧路階段,他們的衰敗肉眼可見,或許這次只是想博世人關(guān)注,讓自家再次回歸世人視線。” “立國之初,陛下有意征召百家士人仕秦,但上次的征召無疑很失敗,大量百家士人逃亡,不然不會湊不齊七十二博士,最后還只能用待詔博士充數(shù),甚至只能在里面填充大量儒士。” “儒家從立國開始,便一直在爭權(quán),還多次嘲諷陛下,前段時間更是惡意中傷,有儒家在百家中攪亂,就算其余百家想改變,恐也非是易事。” “當初儒家拾掇使壞的時候,其余百家沒有站出來指責,現(xiàn)在只說了幾句空話,便想讓朝廷既往不咎,天下哪有這等的好事?” “正如秦落衡所言,百家或多或少還跟六國余孽有一定勾結(jié),除非他們徹底跟六國余孽斬斷關(guān)系,甚至是主動告官揭發(fā),不然想讓陛下再度啟用,難!” 李由道: “若百家真有意求變呢?” “眼下百家已到生死存亡之際,他們應(yīng)不會這么短視。” 李斯摸著下巴的胡須,眼睛微微仰視上空,略作沉思道:“求變就會有取舍,自古以來取易,舍難,秦落衡給的求變之道,是要讓百家放棄徹底‘政治’,這談何容易?” “百家士人大多都有治政之心。” “放棄政治,無疑是讓他們舍棄自己的主張,徹底屈服于法制之下,這些士人性情高傲,讓他們折身于法,他們?nèi)绾文芨市模俊? 他略作停頓,接著道: “百家的身段太高,若是不放低姿態(tài),朝廷是不會同意的,就算他們有求變之心,不公開對外承諾放棄‘為政之道’,誰又敢保證,等百家借此壯大后,不會生出異心?” “朝廷要的是溫順的百家,不是暗藏禍心的百家。” “眼下朝廷不會對此事有任何反應(yīng),這是博士學宮內(nèi)部的事,而且這時候傳出,恐怕儒家會坐不住了。” 第(1/3)頁